谱牒
谱牒
家谱是记载本宗族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对存世的中国家谱数量仍缺乏完整的统计,家谱目录远非历代遗存的中国家谱的全部,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尚有不少藏书单位和个人收藏的大量家谱未能收入。
据统计,上海图书馆现存1949年前的家谱计11 700种,近10万册。上图家谱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覆盖面较广。上图收藏的家谱覆盖全国20个省,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其次为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甘肃、贵州、广东较少。浙江的家谱,集中于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的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
二是姓氏较多。上图家谱共分328个姓氏。其中以张姓最多,计638种,其次为陈姓622种,王姓524种,吴姓424种,刘姓420种,李姓418种,周姓366种,其他徐、黄、朱、胡、杨姓等均在200种以上。冷僻姓氏有80余姓,如吾、承、寻、帅、危、谌、港、後、平、阳、璩、青、斜、揭等。
三是质量较高。上图收藏的家谱多为清代、民国期间刊本和木活字本,还有200余种明刊本,不少明刊本家谱中保存着彩绘书像。家谱中还有不少稿本人纂修底本和名人家谱,均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四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上图收藏的家谱,相当一部分是上海开埠后外地来沪发展人士的家谱,如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家谱,对于研究上海近代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至于合肥李氏宗谱(1928年修)、龙溪盛氏宗谱(1943年修)、无锡荣氏宗谱(1935年修)等家谱则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轨迹。
由上可知,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存世家谱中都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收藏中国家谱数量仅次于上海图书馆,但质量颇高。北京图书馆成立于1909年,共有藏书2200万册,是中国国家总书库,馆舍共计17万平方米。北图在创立之初,受梁启超馆长的影响,十分重视家谱资料收藏工作。1928年北图曾致函社会各界,广为征求家谱。到1950年,馆藏家谱已达348种。在以后土改等历次运动中,北图有识之士按照“人充我取”的原则,广为搜集家谱,数量不断增加。为加大整理地方志与家谱的力度,北图于1990年专门成立“地方志与家谱文献中心”,时家谱数量已达3006种。北图收藏的家谱,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很高,颇具特色:
一是收藏家谱覆盖面较广。家谱最多的是苏、浙、皖三省,其次为华中、华南各省,河北、山东、东北地区也有一些,西北地区最少。
二是家谱姓氏较多,共计268姓。超过50种以上姓氏的有12种,王姓最多,有142种,陈姓134种,张姓101种。
三是版本质量较高。宋代有2种,最早的为史浩纂的仙源谱,为内府钞本。元明代有322种。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史部传记类宗谱中的善本,北图几乎占一半。
四是少数民族家谱有特色。其一用汉文撰写的少数民族谱,计有八旗谱19种,蒙谱2种,皇室谱多种;其二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家谱,计满文谱21种,蒙、彝、藏文谱11种,均十分珍贵。
(来源:世界华人宗亲网)
-
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空余一派寒岩侧,澄碧泓渟涵玉色。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西陵老令好寻幽,时共登临向此游。欹危一迳穿林樾,盘石苍苔留客歇。山深云日
-
毛泽东诗词《七律·登庐山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② ,跃上葱茏四百旋 ③ 。 冷眼向洋看世界 ④ ,热风吹雨洒江天 ⑤ 。 云横九派浮黄鹤 ⑥ ,浪下三吴起
-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条注引《文士传》 曰: (孔) 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
-
结褵记初欢,同穴期晚岁。择夫得温峤,生子胜王济。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従君吏隐中,穷达初不计。云何抱沉疾,俯仰便一世。幽阴凄房栊,芳泽在巾袂。百年纵得满,此路行亦逝。那将有限身,长泻无益涕。君文照今
-
巴金快十年了,在郑州古玩城旧书店搜书。百十家古旧书店,在那里买过不少新文学旧文学著作,也买过不少作家签名送人的文集,有汪曾祺、冰心
-
远游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為谗佞所譖毀,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思欲齐世,则意中愤然,文采发铺发,遂敘妙思,讬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
-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尧曾派后羿在洞庭斩杀巴蛇(即修蛇,大蛇)。这条大蛇死后,蛇骨堆积得象臣陵一样,因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巴陵。古代还传说,巴蛇能吞食巨象:“巴蛇食象,三岁而出
-
古诗词发出了吟咏(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的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发出了吟咏,内容包括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的诗,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吟咏江河雄壮气势的诗句请你从课外积累的古,“中华古诗吟咏会”的开场白。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
-
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 ① ,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② ,元恶不待教而诛 ③ ,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④ 。分未定也,则有昭缪 ⑤ 。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 ⑥ ,不能属于礼仪 ⑦ 。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