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为扬雄桓谭语·[汉]《广舆记》》原文与赏析
[汉]广舆记
玩扬子云之篇,乐于居千乘之官。
挟桓君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
权位和富贵,即使在气象壮大的汉代,也还是众多男儿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飞将军李广因为不生于逐鹿中原的汉高之世,文帝便不禁叹息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直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还不免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愤愤不平——可见“千乘(诸侯王之小者)之官”、万户之侯在人们心中占有了多重要的地位。至于富贵,正如司马迁所讥讽的:“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官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所以春秋鲁之穷士猗顿耐不了贫困,得到陶朱公指点,终于靠畜牧牛羊、经营盐业崛起于“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之南”,以至“赀拟王公,驰名天下”,成了后世许多人眼热的致富楷模。
在这样的迷醉中,聆听到时人为扬雄桓谭语,便如闻洪钟巨响,真有一种发聩振聋之力——“玩(观赏)扬子云之篇,乐于居千乘之官;挟桓君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初读之际,人们也许不解:西汉扬雄,不就是为汉帝献了几篇大赋,而后即枯守家中,默默无闻地写了扬子法言么?东汉桓谭,也不过“博学有文章名”,家中藏了许多书,著有一部新论罢了;因为直谏光武帝,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贬为小小的六安丞,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所谓“顺风激靡(细)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赵壹刺世疾邪赋),他们难道还能胜过“千乘之官”、“猗顿之财”?
但历史往往是最好的裁决者:穷困寂寞的扬雄、学富五车的桓谭,却将他们不朽的著述留给了后世。直到西晋的左思,还曾带着深深的敬意,歌咏过扬雄这样的贫士:“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至于那些“千乘之官”、万金富豪又怎么样呢?无非在前呼后拥、醉生梦死中耗尽了一生,最后还不化作一抔黄土,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涛浪之中!两种人生,两种追求,相比之下,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足以气傲当代、睥睨后世的呢?
由此看来,人生之价值,决不在于满足一己之权位和富贵,而在于对当代后世有所创造和奉献。“素餐”于高位者是行尸,沉醉于享乐者是走肉,这样的人生其实并无多少欢乐,也算不得真正的“富”有。相比之下,像扬雄、桓谭这样,即使在困顿、卑微之中,也能坚持不懈从事于学习、创造,不仅有益于当世,而且流惠于后人者,才是值得称道赞美、充实而富足的人生呵!时人为扬雄桓谭语,正从一个侧面道出了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扬子云之篇”与“千乘之官”,“桓君之书”与“猗顿之财”的奇特对比中,揭示了人生真正欢乐和富足之根本——其振聋发聩之力,正来自于吐语之惊世骇俗和对比的出人意外。
-
军中有一韩, 西贼闻之心骨寒; 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 ——宋·孔平仲《谈苑》 这一首流传颇广的《边上谣》,主要歌颂在抵御外敌,守边卫国中多有战功的北宋将领韩琦和范仲淹。歌谣表达了人民对忠于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对孩子的作用,内容包括学习古诗词,对孩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的作用主要,孩子背古诗词的好处。简说意义,"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
-
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出处】唐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 》 【意思1】看到满地落花,不由得为自己的白发苍苍感到悲哀;又眺望高空中的飞鸟,想到昔日自己也曾怀抱着青云大志,如今却已年老体衰;不禁
-
仲尼 仲尼之门人①,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②
-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
康熙二十三年(1684),作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自北京出发去太原,乡试结束后,又从太原南下,经太行山区,于年底回到故乡探亲。这首诗就揭露了他行经太行山一带时所见的一种怪现象。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注释】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亲:亲近。 远:疏远。 先汉:前汉。指西汉。 兴隆:兴旺。 后汉:即东汉。实指东汉末年。一般认为,由于汉桓帝、汉灵帝昏庸无能,用人不当,政治腐败,造成汉末大
-
古文观止·史记·货殖列传序① 《老子》 曰②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二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