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监灵运·[南北朝]颜延之》原文与赏析
[南北朝]颜延之
弱植慕端操,窘步惧先迷。寡立非择方,刻意藉穷栖。伊昔遘多幸,秉笔侍两闱。虽惭丹雘施,未谓玄素暌。徒遭良时诐,王道奄昏霾。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吊屈汀洲浦,谒帝苍山蹊。倚岩听绪风,攀林结留荑。跂予间衡峤,曷月瞻秦稽。皇圣昭天德,丰泽振沉泥。惜无爵雉化,何用充海淮。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采茨葺昔宇,翦棘开旧畦。物谢时既晏,年往志不谐。亲仁敷情昵,兴玩究辞凄。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尽言非报章,聊用布所怀。
这是一首和诗。“谢监灵运”即秘书监谢灵运。永初三年(422),延之、灵运因与庐陵王义真(刘裕次子)亲厚,为执政所忌,延之出守始安(广西桂林),灵运出守永嘉(浙江温州)。据通鉴·宋纪二“元嘉三年(426)三月,征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赏遇甚厚。”他们返回京都建康(江苏南京)后,百感交集,互有唱和。灵运作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凡四十二句,首言素志、见迁、发都,次言永嘉生活、日夜思归,复言时代变迁、自己返都,卒言归来生活及其作意。延之此诗和之,凡三十二句,基本上按谢诗的思路抒发情感,但又有自己的内在构思与表述方式,故明为和诗,实为布怀。在这大起大落、无法逆料的转折阶段,延之想起前半生的宦海浮沉:高祖刘裕时恩宠有加,秉笔两闱(东宫与尚书台),多么幸运;但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君臣乖隔之事,少帝为政昏暗,使延之遭谗见迁、发都别友,于是途中吊屈寄愤,谒帝陈情,到任后山河望断,思乡恋阙;如今“盛明荡氛昏”(灵运诗),文帝诛戮权臣,征召前贤,才得以再次返京。这一特殊的际遇变化也使延之想到自己平生的志向与为人准则。从小就仰慕方正之道、贞操之节;因为害怕误入迷途,总是小心谨慎,举步维艰;虽入仕途,亦作好了“穷栖”的打算。这一仕途转机,也使他增强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领悟。他对文帝这次起用,头脑比较清醒,只是略作恭维,“皇圣昭天德”,但重点透出“沉泥”之怨,可惜自己没有如雀似雉的变化能耐,又怎能去充塞渤海与淮河呢?显然,他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浮沉变迁,已经有所准备,自谦自惜之中,流露出怀才不遇、无所适从的感喟。返里如愿,本应高兴,但蓬藜掩门,荒凉破败,显示出人世沧桑,家园荒芜的伤感。翦棘葺宇,重整田园,表现了作者对政治厌倦后的清逸追求,寄托了由仕而隐的向往。这不可逆料的遭遇变迁使延之也产生了一种“叹老”情绪,“物谢时既晏,年往志不谐”,万物凋零,时光已逝,年龄痴长而功业无成。虽然他当时不过四十有三,但已经感到时晏物谢,机遇已无,这种凝重的迟暮感既是险恶政治给他心灵留下的余悸,又是那不可舍弃的深层的进取意识的潜在煎熬。可见这表面上的“叹老”,仍表明他没有放弃理想的追求。此诗几乎没有流露多少重新起用时的激动,相反有点乐极生悲,回顾平生,瞻顾前景,已经显得沉稳、从容,充满着理性的判断与哲理的体认。-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诗词分类大全,内容包括古诗归类大全,古诗分类大全,归类古诗[大全]。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
-
作者王禹偁(954—1001),北宋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因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任团练副使时所作。 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 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
-
陆游少年虽狂犹有限,遇酒时能傲忧患。即今狂处不待酒, 混混长歌老岩涧。拂衣即与世俗
-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1]慧褒[2]始舍[3]于其址[4],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
-
捭阖第一题解“捭”是分开、撕裂的意思,“阖”是闭合的意思。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子学说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篇中
-
题解 本文写于公元前178年,即汉文帝二年。汉由于长期战争,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文帝时仍未改变。贾谊有感于此,作《论积贮疏》一文,以劝诫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积贮粮食。这在当时
-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虎钤经》原文鉴赏
-
这首诗写的是天涯倦旅后对家乡的向往情怀;骨子里却含有求仕不遇、惆怅西还的情绪。尽管诗人把这种情绪写得很隐约,细细品味还是可以触摸得到的。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宋)苏轼 吾今那复梦周公①,尚喜秋来过故宫②。 翠凤旧依山硉兀③,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④,故国诸生咏雨濛⑤。 牛酒不来乌鸟散, 白杨无数暮号风。 【题解】 周公庙在岐山县城北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