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替新人趱旧人·[宋]佚名》原文与赏析
[宋]佚名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替新人趱旧人。
这两句诗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其执笔者已无从考证。这两句诗在古代戏曲中经常引用,如成化本白兔记、拜月亭中均可见到,只是个别文字小有出入。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替新人趱古人”,这是流传已久的哲理名言。“催”,又作“摧”;“一替”,犹言“一代”,又作“世上”;“趱”,赶的意思。这两句诗,前者是比而兼兴,后者是主体,是本意所在。由长江波浪相催来比喻人事的新陈代谢,说明“后来者居上”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规律。新的一代将要赶上和超过旧的一代,这正象江水的后浪定要赶上和超过前浪一样,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孔子在两千年以前就曾深有感慨地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明确地认识到:青年后生完全可以超越前辈,他们是值得敬畏的。荀子在劝学中也指出:“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了后人学习前人而能超过前人的道理。人类的发展史充分证明:将来总是胜于现在,后人总是胜于前人。后人虚心向前人学习,认真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广泛吸取前人的创造成果,大胆探索,勇于进取,就能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能做出比前人更大的成就。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正是立足于前辈科学家的肩头,起点高,进展快,终于大大超越前人,在科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是这样,其他各项事业也是如此。应该说,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通过后人赶超前人、一代胜过一代来实现的。所以,“长江后浪催前浪,一替新人趱旧人”两句诗,正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普遍规律。
-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欹侧未回船。尊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作品赏析【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3、长:一直,老是。【韵
-
[原文] (节选) 上卷 将务兵谋 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可专守险以求胜也。仍须节之以金鼓,变之以权宜,用逸待劳,掩迟为疾。不明地利,其败不旋踵矣。 《军志》云:“失地之利,士卒
-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天台桂子
-
《能信不为人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阊阖晓开凝碧树,曾陪鸳鹭听流莺。
-
典源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叩) 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
-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
愍①寒架桥【原典】淮南孔旻(mín)②,隐居笃行③,终身不仕,美节④甚高。尝有窃其园中竹,旻愍其涉水冰寒,为架一小桥渡之。推此,则其
-
三月十六日 ① ,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② 。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 ③ 。四海皆已无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