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拙叟行·[清]蒲松龄》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拙叟行·[清]蒲松龄》原文与赏析

[清]蒲松龄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仍峨冠。

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

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拙叟,愚拙的老人,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聊斋诗集将这首诗编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诗人此时已是61岁的老人,故以“叟”自称。这是诗人的一首言志诗。在诗中,他明白无误地陈述了自己的为人之道,愤语迭出,傲骨铮铮,反映了他倔强耿直的性格和不肯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历来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诗中“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和“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等句,颇富哲理,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心志,也能给人以启迪。

这首诗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六句表达自己安作“拙叟”的坚定意志,后六句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肯随人俯仰的原因。

作品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傲骨和正气:“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前句是诗人的愤激之辞,也就是牢骚话。“逢世才。”,即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才能。诗人的学识和才能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又说“无才”呢?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他确实有才,却不被统治者所赏识,即不“逢世”;二是他不会巧言令色、随波逐流,确无钻营之“才”——这也就是他的“拙”。后句则表示:他将就这样一拙到底,心定志坚,决不变更。这便是“安”。接着,诗歌又以“有故步”与“羡邯郸”、“矜聚鹬”与“仍峨冠”作对比性选择,进一步强调和突出这个“安”字。“羡邯郸”用“邯郸学步”的典故,指盲目羡慕和仿效别人。“故步”是固有的步伐,引申为一贯所走的道路。“矜聚鹬”,就是以集鹬鸟之毛做帽为奇为荣;“仍峨冠”是仍旧戴着古代士大夫所戴的那种高冠。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自有我自己认定的道路,有自己一贯为人处世的准则,决不去追新猎奇,盲目从众,羡慕和仿效别人的所作所为。蒲松龄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都很差,“易面目以图荣显”的投机者很多,而诗人却决不肯同流合污,表现了坚持操守的崇高品质,这是非常可贵的。一个人只有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不为世风所撼,不为势利所动,才能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应该是我们做人的座右铭。

诗人之所以不肯随波逐流,坚守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决不是保守僵化,固执己见,而是以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为基础的,这就是作品的后半部分所陈述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是两点:一是“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过去的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决不会就这样湮没、消失,必定还会再次得到恢复和发扬;社会上也不乏理解我的知己之人,他们会有同我一样的人生志趣和爱好。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所以诗人能够坚定不移,安为“拙叟”。二是退一步讲,即使“古道”将没,世无知己,他也不肯见风使舵,因为“世态”(即社会风尚)的变化本来就没有什么定准,即如穿衣而言,其美与丑的评价,完全是由人们时下的眼光决定的,若要跟着学,则今日之所尚者即为明日之所弃,变化极快,学不胜学。因此,一个人立身于世,岂能没有自己的原则立场,随人俯仰?岂能没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随人悲欢?如果说,诗人的社会信念早已为事实所粉碎,后来一直未能实现,那么,他在八面来风、变化不定的不良风气面前岿然屹立、毫不动摇的坚定操守,也早已为历史所确认,乃是后人的楷模。当人们面对变化莫测的不良风气而迷惑不解时,当人们面对起伏不定的社会思潮而艰于跋涉时,应记得蒲留仙的这句名言:“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理直气壮,情烈辞刚,是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作者在淋漓酣畅的议论中,传达自己的心志,畅抒自己的情怀,慷慨无忌,情理横溢。这样的艺术效果,与作品的体裁关系至为密切。由于它用了古诗的歌行体,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许多严格限制,可以按理之所需和情之所至,自由地组织长短不一的句式,运用较为宽松的韵律,充分地说理抒情。这种视内容而定形式的做法,是蒲诗创作的一条成功的经验。

猜你喜欢
  • 乐府诗《风入松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唐]皎然 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溜溜。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声断续,清我魂,流波坏陵安足论。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照清徵。风何凄兮飘飉,搅寒松兮又夜起。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

  • 刘昭艺《花国度》

    一、魔法仙境学校在无比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花国度,里面住着许多仙子。花国度中央,是一所魔法仙境学校,魔法仙境学校是花国度中最美的仙境

  • 古诗词中涉及的常识题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涉及的常识题,内容包括古诗词的基本常识,有关诗的知识题最好有答案,古诗知识问答题竞赛题目。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

  • 白居易《夜招周协律兼答所赠》全诗赏析

    满眼虽多客,开眉复向谁?少年非我伴,秋夜与君期。落魄俱耽酒,殷勤共爱诗。相怜别有意,彼此老无儿。

  • 鲁迅《死后》散文全文

    死后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这是哪里,我怎么到这里来,怎么死的,这些事我全不明白。总之,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

  • 苏轼《竹鹤》全诗鉴赏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传授佛教。从743年开始,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终于在753年携同弟子24人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船到达日

  • 李白诗词《忆东山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和解读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写了诗人对东山梦魂牵绕的思念:一个“久”字,暗衬怀念之切;“几度花”,语淡情浓,既反映了诗人不能目睹蔷薇的花开花落、只能诉之于想象

  • 王维《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全诗赏析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 宋词典故“仁者寿”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仁者寿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宋·邢昺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释义】 孔子有“仁者寿”语,谓仁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