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禅思哲理诗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①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②。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万籁此俱寂⑤,但余钟磬音⑥。【注释】
①常建:见宿王昌龄隐居。
②初日:早上的太阳。
③曲:一作“竹”。禅房:僧人的房舍。
④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⑤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俱,一作“都”。
⑥但余:只剩下。但:只;余:剩下。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
【诗本事】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由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
【赏评】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进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禅院之意更显辉煌。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花丛树林深处。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万籁俱寂,只听那钟磬上一击,余音袅袅,仿佛梵音入耳,回味无穷。
这首诗语言古朴,意象深微,让人领悟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只有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诗评选辑】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
-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落魄乃如
-
典源出处 晋裴启 《语林》:嵇康素与吕安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来,值康不在,兄喜出迎; 安不前,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悟。康至,云:凤凡鸟也。 《世说新语简傲》亦载。 释义用法 魏时吕安和嵇康很要
-
冬天的仪式 冬天,那么的安然,不动声色的模样,却有着非凡的仪式。这个季节,万物始于静默,蓄积能量,去迎接下一个散发着香味的年轮。一
-
【原题】:僧副普济过予诘其师名僧职之所自则曰尝济活饥民百万朝廷论酬以得之钦叹不足繼以诗云
-
《新 约》 基督差遣天使向他的仆人约翰显示这些事,约翰就把所看见的告诉大家。读这本书的人有福了!听见这预言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人有福了! 因为这一切实现的日子近了。 看哪!他驾云降临,每一个人都要看见他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作品赏析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
-
《菊花·重阳后菊花二首》咏菊花诗鉴赏 范成大
-
应风剖流〔2〕,息石横波〔3〕。下潈地轴〔4〕,上獦星罗〔5〕。吐湘引汉,歙蠡吞沱〔6
-
又闻杜鹃声(散文) 没有目的,却有情绪;黄昏中,我沿着硬化的乡村小路缓缓前行。因为有杜鹃在不远处的松树林外灌木丛中呼唤。而灌木丛外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杨花落尽子规哭泣,听闻龙旗已穿越五溪。我将忧愁寄托于明月,与你一同穿越远去的夜郎西方。上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下一句:闻道龙标过五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