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交行·[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唐]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这是一首特短的歌行体诗。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黄鹤注云:此必公献赋后,久寓京华,故人莫之念之者,故有此作。梁氏编在天宝十一载,是也。”按,杜甫向玄宗献三大礼赋在天宝十年。在此以前,他曾向达官显贵“投诗”,希望得到汲引,结果到处碰壁;此时又向玄宗献赋,希望得到恩遇,以求谋得一官半职,但也只博得一个“词感帝王恩”的虚名。十年之间,他在长安奔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这是何等悲酸的生活!此诗充满失望、慨叹和愤恨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诗的主旨并非叹贫,而是对那些不重交友之道的轻薄之徒,特别是对那种“翻手作云覆手雨”的险恶者进行申斥和鞭笞,王右仲评云:“作行只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是不错的。
贫和富,贵和贱,是阶级对立社会的矛盾,这种社会现象是经常而普遍地存在着的。一般人都熟视无睹,只有哲人和睿智之士才认为这种现象极不合理。杜甫特为咏讽,以提醒人们的警觉。这里所赞扬的“管鲍贫交”,是一个千古流传的士林佳话。“管”即管仲,后来做了齐国的宰相;“鲍”即鲍叔牙,是一个贤人。他们少年时结友,可谓患难之交。管仲后来感激涕零地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杜甫慨叹没有这样的贫交,也慨叹自己当时在长安没有遇到象鲍叔牙这样不以贫贱轻视他的朋友,这当然是很痛心的。何况这些轻薄之徒又惯会“翻手作云覆手为雨”呢!云和雨是经常互相转化着的,云合而雨散,云一为雨,则离不复合矣。一翻覆的倾刻之间,云雨已判。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是并不罕见的社会人生现象。诗人借此隐喻“交道之不可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人浦起龙评论这首诗说:“诗如谣,乐府体也。只起一句,尽千古世态。”要言不烦,说到点子上了。
-
邹阳谏吴王书 臣闻秦倚曲台之宫,县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
-
闻君行路难,惆怅临长衢。岂不惮险艰,王程剩相拘。忆昨蓬莱宫,新授刺史符。明主仍赐衣,价值千万馀。何幸承命日,得与夫子俱。携手出华省,连镳赴长途。五马当路嘶,按节投蜀都。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层冰滑征
-
云纪轩皇代,星高太白年。庙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权。盘石藩维固,升坛礼乐先。国章荣印绶,公服贵貂蝉。乐善旌深德,输忠格上玄。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圣祚雄图广,师贞武德虔。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华省征群
-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
-
[元]马致远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先秦散文·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鉴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童嬉戏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2句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描写儿童在春光中嬉戏的诗句。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
-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
名言: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注释: 责: 责求, 责备。患: 担心, 忧虑。 句意: 用责备别人的心念来责求自己, 用宽恕自己的心念来谅解别人,这样就不怕达不到圣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