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鉴赏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④,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⑥。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是古人常用的说法,孟子用这三个词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天时指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地利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有利的地理条件。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同心同德等。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七里”指城的周长。 ③环:围,包围。 ④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⑤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不让人民离开。 ⑥畔:同“叛”。 ⑦顺:归顺,服从。
【今译】 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一个方圆三里的小城,它的外城也只有七里,敌人包围进攻它而不能取胜。既然能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了有利的天时了;然而不能取胜,这说明把握天时不如占有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草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兵临城下,守城者)却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啊,所以说:要使人民定居,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界限;要巩固国防,不能只凭山河的险要;要震慑天下,不能依仗兵甲的锋利。拥有正义的人就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没有正义的人就很少有人帮助。很少有人帮助到了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得到许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普天之下都会归顺他。以天下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众叛亲离的人,所以君子要么不打仗,如打则必胜。
【集评】 清·赵承谟:其字字爽豁,语语警快,如持利刃,一割两断,毫无留滞。真读书而通世务,不同功利巧智,亦绝不是老生迂谈。(孟子文评)
清·周人麒:首节二句不平对,抑扬趋重“人和”上;次节三节亦不平对。细玩此二节语气,乃是一气直赶出“不如人和”。 (孟子读法附记)
清·洪师:“故曰”以下一气奔放,其势甚急,如黄河直泻千里,却用“君子有不战”一顿挫之,方不太急。直泻中有回流逆浪,亦造化气机之自然者。(孟子读法附记)
清·牛运震:排句中连下数“非不”字,但觉轻灵,不见堆累。(孟子论文)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一贯主张“仁者无敌”,“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本篇集中讨论了战争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强调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本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推理。先以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以占地利者终于弃城而逃为例,说明“地利不如人和”,从而使中心论点得到有力的证明。最后展开议论,进一步说明“人和”的重要,引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
文章论证严密,结构严整,语言精练,气势充沛。
-
桂林巖洞杂咏:玄风洞昔人谓桂林山水甲天下,非以巖洞胜乎?岁甲午(1),余度岭(2),日与桂人士游宴江山,其峭壁削成,鋭峰攒列(3),困云奇
-
题解 这组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的作品。这六首是以诗论诗之作。作者以诗的形式,批判了当时浮艳的文风,提出了卓有见识的文艺批评主张。 其 一 原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近代古诗词大师,内容包括中国当代诗词大师都有谁,中国当代诗词大师都有谁,近代古诗写得好的人。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出处】唐宋之问《 渡汉江 》。 【意思】贬谪到岭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断,过了一个冬天,如今又经历 了一个春天。岭外:即岭南,五岭以外 或以南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
-
杂言冻云寒树晓模糊②,水上楼台似画图。红袖谁家乘小艇,卷帘看雪过鸳湖③。①杂言,犹杂谈、琐话,故意不明说。②晓模糊,前一夜下
-
[元]无名氏奇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
-
谕纪泽: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常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尔之短处在言语
-
【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鉴赏】 这首词的原序说:“王定国歌儿曰
-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中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
-
水槛桐庐馆,归舟系石根。笛吹孤戍月,犬吠隔溪村。十载违清裁,幽怀未一论。苏台菊花节,何处与开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