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金夫人·[清]艳雪》原文与赏析
[清]艳雪
逝水韶华去莫留,漫伤林下失风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是清代女诗人艳雪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艳雪是康熙时期天津佟蔗村(鋐)的小妾,她同乡的诗人查为仁的妻子金夫人病逝,她作了这首悼亡诗。据查为仁莲坡诗话称:“辛丑(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仲春,余遭炊臼之痛,同人和悼亡诗甚多。中有佟蔗村姬人艳雪七绝,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用意新异。”稍后的袁枚随园诗话也赞此诗“甚佳”。这首诗到底佳在何处呢?我以为,佳在议论抒情及构思新颖上。
诗的前两句从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着手,议论抒情,表达悼亡之情,紧扣题意。据王昶湖海诗传载:查为仁贬官后居天津水西庄,读书作画,“所娶金夫人含英,亦躭风雅,人望如仙。”所以,诗中认为失去了一位风流人才,殊为可惜。前句慰藉,对生者而言;后句伤悼,对死者而言。无论从哪种角度看,这两句都显得妥贴平稳,恰到好处。但仅停留于此,诗就缺乏新意了,于是诗人在下两句中另辟蹊径,吟出了“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有白头”的沉痛感叹。这两句之所以为人称颂,是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红颜薄命,美女多蹇,这是封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它反映出妇女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命运。特别是美貌女子,更被统治者视为玩物,往往得不到善终,还常被作为亡国换朝的“替罪羊”。“女色亡国”、“女祸”之论影响甚广,诗句对此含蓄地提出了抗议。这是第一层意思。将美人与名将并提,是两者都难善终。这是为什么呢?名将功高震主,往往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美人也“蛾眉曾有人妒”,成为牺牲品。名将与美人的下场,揭示出封建制度的残酷,将两者结合起来谈,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构思、深刻的见解。这是第二层意思。身为人妾的女诗人,对妇女的痛苦体会最切,对这种不合理的感慨最深,以亲身亲情写之,故颇为典型,分外沉痛,悼人即是伤己。这是第三层意思。
写悼亡而能跳出悼亡本身的局限,揭示出颇为深刻的哲理,使这首诗成为封建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这实在是很难得的。
-
移动的棋子相信指头,其实更应该相信手掌的不确定,因为它的木勺并不只对自己,那手纹的反面空白的终结,或许只在夜晚相信手掌,但手臂的临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
-
【原题】:送张伯升世兄入燕(伯升,予师前郡丞太仓起潜公子也)
-
作者简介 艾伦·金斯堡(1926— )美国诗人。生于新泽西州帕特逊市的一个俄国移民家庭,曾就学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获学士学位,而后当过搬运工人,文学经纪人,电影演员等。金斯堡是“旧金山文艺复兴运
-
这次出门,妈妈好好给他打扮了一番,给他穿上了一身笔挺的浅蓝色西服,打了一条红色领带,皮鞋亮得晃人眼睛。记忆中,爸爸身上穿的衣服只有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高度“精纯”的抒情诗体。其内容大都抒写男女主人
-
〔离骚题作山中人〕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愧不才兮妨贤。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喜欢舞蹈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舞蹈的古诗词,形容舞蹈的古诗词,形容跳舞的诗句。1.《咏舞诗》南北朝:王暕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2.《霓裳羽衣舞歌》唐代: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品赏析【注释】:漉州:今陕西省富县。【简析】: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