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观落花·[宋]翁卷》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观落花·[宋]翁卷》原文与赏析

[宋]翁卷

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

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温州)人。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登乡荐,后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终于布衣。翁卷善赋诗,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著有苇碧轩集。

这首诗题为观落花,但诗人的着眼点并不在对落花的细节刻画,而是缘落花之景而生的感慨,寓意丰富,耐人咀嚼回味。

诗的前两句:“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写的是自然景象。意思是说,刚刚看到鲜艳的花蕾在和风的催动下,从树枝上挣脱而出,迎来了早春的美好晴天。可是,转眼之间,已经到了暮春时节,花瓣纷谢,随风翻飞,满地狼藉。这两句说的都是花,前者重在揭示花蕾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后者意在写出花瓣飘落时的清幽氛围和静谧境界。由于二者所处的时令不同,环境有别,故而各自所呈状态也就迥然有异。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诗人对比描写两处花的不同状态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这里没说。然而,诗人越是不说就越能激发读者的联翩遐想,使读者急欲从下文中去寻找答案。

诗的后两句:“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紧承上文而来,点明诗人的观后感。意思是说,花木悠然安闲,按照固有的生长规律繁盛衰败;东风劲吹,季节终究是要无情更替的啊!诗人在这里说的是对落花的观后感,却也揭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而一切事物的变化又有其规律性。如果我们循此加以深入一层的思考,不难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悠悠人世也时刻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因此,人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只有认识它,适应它,并且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

翁卷生活在南宋中期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和“四灵”中的其他三位诗人一样,对生活又采取了“有口不须谈世事,无机惟合卧山林”(翁卷行药作)的避世态度,反映在诗风上,则表现为对清瘦闲逸情趣的刻意追求。这首诗,在姹紫嫣红的春日景致中特意挑选落花这一物象进行艺术处理,正是作者生活态度和艺术观点的集中体现。不过,诗人能于“皆人所知”的极平常的物象中表达他不同凡俗的趣味,含灵气于闲淡之中,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光彩。这,还是值得我们肯定与欣赏的。

猜你喜欢
  • 古籍名著《吕氏春秋》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史记》称其《吕览》。杂家著作。二十六卷。由战国末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召集吕门众多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集体编写而成的。《吕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知确切写作年代的书。该书《序意》篇中提到其时为“维

  • 白居易《内乡县村路作》全诗赏析

    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暗思乡。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 李白杜甫演唱会策划案,李白和杜甫不生活在一个时期,为什么还会相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白杜甫演唱会策划案,内容包括李白,杜甫,苏轼,的出名诗句,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久,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李白和杜甫不生活在一个时期,为什么还会相遇。李白(701年-762)杜甫(712-770),李白只比杜甫大11岁呀,他们自然能相遇,而且二人同为诗人。而且李白与杜甫还是朋友关系,有

  • 国学名句“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利用众人的智慧,那么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凭借众人的力量,那么就没有取不得的成功。说明只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百

  •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全诗赏析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

  • 《长门怨》情诗三百首赏析

    长门怨 作者: 李华 【原

  • 禅诗《赠大禅寺昉上人》原文|赏析

    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隐隐馨声春昼永,停停塔影夕阳斜。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南

  • 关于祖国的诗句佳句,形容祖国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祖国的诗句佳句,内容包括关于祖国的诗句,形容祖国的诗句,关于祖国的诗句?。赞美祖国的古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赠刘景文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注释、译文和感悟

    孔子曰:“笃 ① 、信、好学,死守善道 ② 。危邦 ③ 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十三) 注释 ①笃(dǔ):专心。②善道:完善的道。③邦:邦国,诸侯国。 【译文】 孔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