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元]王恽》原文与赏析
[元]王恽
隋末唐初与汉亡,干戈此际最抢攘,一时人物尽鹰扬。
褒鄂有灵毛发动,曹刘无敌简书光。争教含泣到分香。
这是一首怀古词。词的上片,概述隋末、汉末的时代特点;下片,先对英雄人物加以称颂,然后叹惜英雄人物临终时的凄怆。
“隋末唐初与汉亡”,词一开头就点明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时代,隋末和汉末这两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动荡最剧烈的时代,所以接着说“干戈此际最抢攘”。“干戈”,原是两种兵器,一般用来指代战争。“抢攘”,纷乱的样子。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在这样“干戈此际最抢攘”的时代里,一时英雄辈出,所以接着说”一时人物尽鹰扬”。“鹰扬”,如鹰似的飞扬,形容其威武勇猛。
下片前面两句,承着上片结句,对“一时人物尽鹰扬”作具体描绘,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极力赞扬。先说隋末唐初的褒国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他俩都是唐朝开国功臣,堪称一代英雄人物。唐太宗时,凌烟阁功臣群像,又请当时写真高手曹霸重绘,使年久褪色的画像再放光辉。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所以王恽这首词中就说“褒鄂有灵毛发动”。“曹刘无敌简书光”,曹操和刘备,一时无敌于天下,他们的英雄业绩载入史册,使史册也增添光辉。“简书”,即书简,这里指史册。
词的最后一句,出人意料,说“争教含泣到分香”。曹操临终时的遗嘱中,表现了对于家庭的缠绵悱恻的留恋之情,对于家事都作了仔细安排,其中说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妾中(从妾)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不免给人以一种凄怆之感。“争教含泣到分香”,可怎么使曹操弄到含泪嘱咐分香的地步呢?这一句中,充满着作者的一种感叹,感叹英雄人物也总免不了临终时的凄怆。由于词的格律的束缚,这里只举曹操一例,其实刘备、褒国公、鄂国公的情况亦然。刘备临终,于白帝城托孤;褒国公寝疾,念念不忘手足之情,恳求唐太宗授官于弟弟;鄂国公因触怒唐太宗,便“笃信仙方”、“不与外交通”十六年,直到老死。刘备、褒国公、鄂国公三人临终时的情景,也何尝不给人以一种凄怆之感呢?
这首词叙史见理,说明了任何显赫一时的人物,都难免因人事的纷争或时代的更替而生凄怆之感。封建社会中的文人,从个人的成败考论功过,往往有这种历史的悲戚感,王恽的这首词,和古代那些感叹沧桑的作品情调一致,而它尤见精炼明快。
这首词的结构非常别致。全词六句,似乎是前五句为一段,末句又为一段。前五句是铺垫、蓄势,末句才是全词主旨之所在。作者曾任监察御史,知无不言,论列九百五十余章,权贵为之侧目;因而离开朝廷,长期做地方官。对英雄人物临终时凄怆场面的同情,可能也寄寓着作者郁郁自伤之意。
-
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
-
谢 逸 先生骨相 ① 不封侯, 卜居 ② 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 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 ③ , 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 ④ 节独苦, 只有庞公 ⑤ 不入州。 这首诗题为《寄隐居
-
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
古文观止·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
-
作者: 庄朝用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乡一怆然。 [赏析] 这是一首伤逝之诗。这类作品,一般都是追述逝去生平,记颂
-
袁枚《谒岳王庙》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作者袁枚 (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进士出身,曾任江宁 (
-
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苕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
-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 ① 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 ② ,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 ③ 搏捷 ④ 矢。王命相者 ⑤ 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 ⑥ 曰:“之狙也,伐其巧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恨诗词鉴赏)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词,内容包括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哪些诗句体现哪些人格魅力,古诗词赏析(4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注:本诗写于作,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恨”诗词鉴赏。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 ,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 ,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