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原文与赏析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任职时送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上任的诗。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友情为重的心声,成为千古名句。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别友之处,次句写友往之地。长安城在三秦的拱卫之中,“三秦”指陕西一带广阔的地区,“五津”指长江在蜀中一段的五个渡口,用来指代蜀州。城阙,显示了都城的巍峨;风烟,流露着迷茫。一个“望”字,将两处连结,既表明两地相隔遥远,又瞻念着友人的前途。同时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上文的自然发展。“离别意”点明题意,以“同是宦游人”缓解友人的伤感。自己也是宦游在外的人,是客中送客。为宦之人岂能都安居家乡,丈夫四海志,兼济天下人,宦游应视同平常。诗人以一“同”字与友人共担离别之苦,以“宦游”寓鼓舞友人前行之意,使两者间的感情更加贴合。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突出地表现了朋友间的亲密友谊不受空间的限制,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和近邻一样。这句诗可能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化出,但更具有概括力,更富人生哲理。海内、天涯,言相隔遥远;而知己、近邻则说距离很近。关键在于“知己”,两心相通,两情相合,便身远也心近。这比劝慰友人不要怕远涉他乡,不要怕山长水阔来得有力。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文且予生发。颈联实际上已针对友人的惜别作了理性上的开导,结句则进而具体地加以说服。不要在“歧路”间,学那临别洒泪的儿女态。歧路,在此既指临别处的多路分岔,也隐喻“儿女沾巾”即为心志的歧路。如果沉溺于个人的悲欢离合中,而不敢去闯荡风烟弥漫的江湖,那就误入了歧途。这一送别词,给友人拨正前进的方向,给远行的宽慰和振奋十分有力。
这首诗有别于一般送别诗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像卢纶送李端“故园衰草遍,离别自堪悲”,韦庄衢州江上别李秀才“一曲离歌两行泪,更知何地再逢君”等的辛酸之声,而振响着昂扬之音,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趣盎然,所以一直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知己难得,应该珍视,已成为历代人的共识。
-
唐·骆宾王2某初至乡闾,言寻旧友3。耆年者化为异物4,少壮者咸为老翁5。山川不改旧时,
-
【生卒】:1895—【介绍】: 德国表现主义*小说家。1912年参加法国驻非洲殖民军。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作战,任中尉,因负重伤,曾获“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品赏析【注释】①按稼轩弟子范开《
-
凭阑人·江行 徐再思 鸥鹭江皋千万湾,鸡犬人家三四间。 逆流滩上滩,乱云山外山。 徐再思:字德可,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平生好吃糖,故号“甜齐”.曾
-
《汉魏六朝散文·阮籍·大人先生传(节选)》原文鉴赏
-
【5329】破圈(钟子伟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16万字,2020年8月第1版,46元)△9章:[1]勇于冒险;[2]直面现实;[3]制造运气;[4]学会感恩
-
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绿索红旗双彩柱。行人只得偷回顾。肠断楼南金锁户。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
-
[唐]杜甫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庭
-
【题解】 其十一一首,诗人以毛遂自荐的姿态,表现出风仪荦荦的豪迈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发端起势,声吻毕现。君王指皇帝。玉马鞭代喻指挥权。次句指挥戎虏坐琼筵。把遍地流血的残酷战争诗意化、传奇化,奇想玉马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作品赏析【注释】:“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