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宋]陈亮》原文与赏析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在历代咏梅诗中,本诗一改咏梅诗以情韵取胜、重在抒情的传统,创造性地进行了说理。这就不但丰富了咏梅诗的内容,也为我国古代哲理诗新添了一缕梅香。诗中散发着义理香味的句子,首推中间两联。
“一朵忽先变”,“一朵”强调开花之早。“忽”则突出了梅花迅捷、果敢的精神。变,指开花。次句“百花皆后香”为托月之云,正面道出梅花是百花先驱,春之使者。“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接承前两句,另辟蹊径,采取天外之笔,而又自然天成,顺理成章地运用了因果议论的说理方法,给咏梅诗添了新意,创造性地使咏梅诗透出了理趣。
“一朵”“先变”,带来“百花”“后香”,为什么要“先变”?因为“不怕雪埋藏”。为什么“不怕雪埋藏”?因为要“欲传春信息”!好一个“欲传春信息”,原来它有初衷、有目的、有追求,它是普罗米修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温暖、美好带给人间。梅花尚有此心,何况类似诗人这样的仁人志士呢?这里通过一个双向的移情换志,把诗人的心声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南宋陈亮胸怀大志,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和他的挚友辛弃疾一样,是一位爱国志士。他又是一位理学家,主张形式为内容所决定。他在书作论法后一文中曾写道:“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诗同其文,意同其心,七律梅花正好反映了他宁冒人事之参差,也要争天风之顺逆的报国初衷和进取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有现实意义,于后世有激励价值。月亮有阴晴圆缺,人事有参差顺逆。顺者自顺,逆者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坚信人定胜天,迎难而上,哪怕“雪埋藏”而“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给国家、给民族、给人类“春信息”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是构筑中华民族美好灵魂的良思,也正是这首诗的哲理底蕴。
另外,这也是作者的创作原则:不为“诡异之体”,不用“险怪之辞”,只要“意与理胜”,文字自然会“超众”。首联写“疏枝横玉”、“小萼点珠”,形神皆备,用语都不出画梅之传统;尾联写梅花之命运,虽是用典,意在抒情。中两联诗人更是一反首联以形比况、尾联以情显志的手法,用口语进行说理。“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两联二十字,无一处“险怪”,无一字“典丽”,明白如话,似出乡语。然而又是大巧若拙,足见其诗文创作之真谛。
-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百度在回答“世界上第一条狗产生于何时”时,称:“6000万年以前,在森林中有一种体型小、貌似鼬鼠的动物,它的身体长而柔韧,长尾短腿,为
-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腥臊始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南北相望的古诗词知乎,内容包括描写一南一北相别离的诗词,描写一南一北相别离的诗词,描写一南一北相别离的诗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唐代《送元二使安西》译: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2、无言独
-
【4458】失败者的春秋(刘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3万字,2019年6月第1版,38元)5编14章:1.诸夏编:[1]文鲁殊途;[2]河南三强;2.崩坏
-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莲上“承步”,“
-
眼下有衣兼有食,心中无喜亦无忧。正如身后有何事,应向人间无所求。静念道经深闭目,闲迎禅客小低头。犹残少许云泉兴,一岁龙门数度游。晴教晒药泥茶灶,闲看科松洗竹林。活计纵贫长净洁,池亭虽小颇幽深。厨香炊黍
-
妈祖是沿海渔民的保护神,俗称海神娘娘。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北自渤海,南至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台湾的广大汉族渔民,都热烈欢度一年一度的“妈祖节”。有妈祖庙的地方,都集满了前来拜祭、焚香祷告的渔民,祈求
-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见我佯羞
-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後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乖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