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唐]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为杜甫论诗之作,亦为论诗绝句之始创。这组绝句大约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诗题用一“戏”字,是为了驳斥那些专事讥讽前贤的“尔曹”。六绝句中二、三两首论初唐四杰,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这首诗的哲理性在于:轻薄文人对有价值的事物妄加非议,结果犹如昙花一现,“身与名俱灭”,真正有价值的不因外界非议而贬值,犹如滔滔江河万古长流,不会废弃。江河不因谤议而废,真理不以时评而改,这是客观存在的真理。
杜甫是在具体论述初唐四杰时,很自然地归结出上述道理的。初唐四杰是:王勃(650—676)其诗虽未脱尽齐梁绮丽风习,但意境较高,初步突破了宫体诗的束缚。杨炯(650—?)擅长五律,多数作品尚未脱尽齐梁遗习。卢照邻(约635—约689)诗作多愁苦之音。骆宾王(约640—?)诗作多悲愤之词。杜甫认为他们的作品是“当时体”,是初唐那特定时代的风格、体式。可是时人以轻薄之言妄加讥笑,如玉泉子:“王、杨、卢、骆有文名,时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目作对,谓之算博士。’”历史证明,那些嘲讽四杰的人,只是一时聒噪不休,终究随着身死也就烟消云散了,而四杰的作品却如长江大河,万古流泻。
杜甫肯定四杰作品有承先启后、始畅唐风之功,虽有过誉之处,但所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却流传千古,且使人想得更多——纵观历史上多少风云一时的人物,都被历史的浪潮冲刷掉了;想得更深——只有掌握真理、建功立业者才会如江河长流。
-
六十俾之自新六十俾之自新 杜正献公衍尝曰:“今之在上者,多擿发下位小节,是诚不恕也。衍知兖州时,州县官有累重而素贫者,以公租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沈周 白云如带束山腰,石磴飞空细路遥。 独倚杖藜舒眺望,欲因鸣涧答吹箫。 【评说】 本诗选自潘正炜《听帆楼书画续记》卷下。 《明沈文山水合卷》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文征明题识云:“此六册为匏庵先生(即
-
[原文] 见魏文侯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文侯曰: 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起曰: 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
-
危
-
当印造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所作版画的选集时,曾请史沫德黎(A. Smedley) 女士做一篇序。自以为这请得非常合适,因为她们俩原极熟识的。不久做来了,又逼着茅盾先生译出,
-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作品赏析谁分含啼:一作却恨含情。
-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前后,正是我的童年。人们对于童年的经历,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虽然三十多年了,往事如烟,但在记忆里,却越来越清楚。这和夏夜仰望星空一样,开头只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有些闪烁的星光,仔细地看下去
-
【原题】:黄汇征以石草蒲一本相遗石圆而苍小窍数十大率与蜂窠无异又类莲房窍中皆草蒲地也石生海旁俗号羊肚云
-
【3088】领导力(〔英〕亚历克斯·弗格森,迈克尔·莫里茨著,叶红婷、柴振宇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6 6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