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宋]杨万里》原文与赏析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作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菊花向被称为花中君子,尤其陶渊明爱菊擅名后,更为诗人词客所属意。而野菊,是似菊而小的菊科草木植物,秋日开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则有雅俗之别、贵贱之分。诗人咏野菊,倾注了对山野之菊的一片深情。
野菊的身分卑微,不为世人看重。它“未与骚人当糗粮”,糗粮,古代指干粮。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菊并非野菊,因而说野菊没有给骚人作食用,不被文人雅士重视。野菊也没有受到世俗的钟爱。西京杂记载:“汉朝初年,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重阳赏菊已成流俗,所赏的也非野菊。野菊不登大雅之堂,不得世人誉辞。
野菊的美不在于花形的复杂多变,也不在于香味的馥郁浓烈,而在于以其天然之形立于大自然之中。“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政,正也。正因为在野有着幽闲的姿态,岂肯因为无人赏识就减少芳香呢?在野,保持着天然本色,吐着清香,它不媚俗而招蜂惹蝶,也不承欢而取悦达官贵人。野菊不像家菊得到着意栽培、精心护养,可它保持着质朴的本色。粗头散足的村姑,往往胜过抹脂抹粉的小姐,自有其自然天趣,有着醇朴美。诗人到了“已晚”时刻,在“半山”之处,看到遍地碧绿的枝叶,缀着灿如繁星的野菊花,“便忙也折一枝黄”,再忙也摘一枝野菊花,专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颔联为折花之因,腹联系折花之行。时间已“晚”,情状又“忙”,还摘花观赏,可见对“幽色”、“妙香”的宝爱了。
尾联以野菊的口吻来写,它应“冷笑”那些庭院中的家菊。“东篱”典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末句“陶翁”也即为陶渊明。“东篱族”指家菊;“陶翁”实泛指文人墨客。野菊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家菊不屑一顾,以冷笑置之。
这首诗显然不是一般的咏野菊,实际上另有寓意。野菊的品行,喻指着人的情怀。位于底层、身居乡野的高逸之士、贤明之人,不趋炎附势,不争名邀宠,保持着天然本色,散发着雅洁芳香,不如同这野菊么!此诗给人以哲理启示可以说:世人但爱家菊美,岂知野菊风骨在山隈!
-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 ① ,虞人导前 ② ,鹰犬罗后,骇禽鸷兽应弦而倒 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 ③ ,援乌号之弓 ④ , 挟肃慎之矢 ⑤ ,一发饮羽 ⑥ ,狼失声而逋 ⑦ 。简子怒,
-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
开篇两句写思妇独处空闺,泪落湿巾的情景,对仗工整,情景凄凉。句中的“空”、“恨”、“啼”诸字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意态直接触及到心灵,将思妇相思的情,落寞无依的苦态描摹得维妙维肖,鲜活感人。 “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这二
-
流水对,也叫串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在形式上是 并列结构。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两句话 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却是承接、转折、因 果、假设等关系。通常流水对多
-
凡是尊貴的人事,必需静气。 如果单从花形、花色上看,大头兰似乎堪与君子兰比肩。可是为什么后者被冠以君子的名位,着紫砂盆,置檀
-
作者: 〔英国〕高尔斯华绥 【原文】: 不仅仅是在这
-
明代杂剧。全名《东华仙三度十长生》(朱有燉作)。见该条。
-
日本无赖派*作家石川淳*著,发表于1936年,并获当年的芥川文学奖。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个颓废的没有生活能力的人。他为了糊口,给一家杂
-
“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其他(花、草、树)”类的诗句。 春回大地,古树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