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厚地高天·[近代]王国维》原文与赏析
[近代]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生平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此词原刊人间词乙稿,当作于1906—1907年之间。此时,王氏“疲于哲学”而“渐移于文学”。
上片“厚地高天,侧身颇觉生平左”,出于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意谓:地虽厚而不敢趋步,天虽高而不能不曲身,能不令“我心忧伤”?“侧身”,出诗经·大雅·云汉序:“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亦寓“忧心忡忡”之意,状忧惧趑趄之貌。然则,“颇觉生平左”者,“左”,相左之谓,引申为不顺心、不如意。天地纵然广阔,置身其间,却不能顺我意志,尽我才智,其在“天才者”,岂不倍增忧伤!“天才者”既超乎常人,故其所“忧”亦异于“常人”。“彼与蚩蚩者俱生,而独疑其所以生”,这是其所以“忧”的原因。这种“独疑”;又决定了“天才者”虽“亦一人耳”,却“志驰乎六合之外,而身扃乎七尺内。”词云:“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斋”,书斋;“舸”,小船,这便是“身扃乎七尺之内”。“回旋”犹言“志驰”,“可”者,“六合之外”的“慰藉之道”,还得从自己的“精神界”求取。
王氏少有为学之志、终其一生,是位“书斋学者”。“如舸”的书斋对于他确有一种“回旋可”的慰藉。但是,局居于“小斋”,无论是叔本华之“天才”,抑或尼采之“超人”,皆不足以为其释“疑”解“忧”。于是,他又返回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转入词之下片:“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复”者,转回之谓。“须臾”,短暂也。陶潜饮酒:“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又云:“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阴阳相转,生死轮回,“我”之于人世,犹如流电。故“得此须臾我”,亦犹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这当然带有宿命论色彩,是消极的。
不过,也应当指出:面对千百年来诗人感叹的“须臾我”,王氏既有消极的忧思,又有积极的哲学思考,并从他推尊的陶潜这样的精神上的“豪杰之士”、文学上的“天才者”,欲求其“自慰藉之道”。也就是说,陶潜以秋菊为“忘忧物”,王氏则“霜林独坐”,忘其所“忧”,而探其对宇宙、人生之概观的根本了。词云:“乾坤大”,廖廓宇宙,足供我驰骋也;又云:“红叶纷纷堕”,天地万物,皆属“须臾”也。前者空间,后者时间,空间无限,时间有限。时空相制而又相转。在无限的空间里,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就能做出无限的创造,“须臾之我”,也就转化为“无限之我”了。这也就是他论述的超乎“常人之境界”的“诗人之境界”。
人生天地之间,犹日月随天而旋,“我”亦受“天”——时空制约;但是,乾坤如此之大,“我”既“须臾”,又可以无限。故王氏之“忧”,虽不可谓带有“全人类之性质”,但既有于为一己之私利,谋一人之利禄的名利之徒的忧虑,亦迥别于胸无点墨,却狂叫“忧患意识”的不学之徒的忧愁,乃是欲探人生、学问之真谛的哲人之忧思,则是显然的。所谓“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真谛,也绝非“一眼”可以看透,而需要有诗人之眼、哲学家之脑,探赜索幽,方可得其“根本”。王氏此词,在发“天才者”之忧思的同时,寓之以“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的真谛。这又正是其发人深思之处。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郝经·立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惟天行健①,万
-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圣君贤相
-
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外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李端(733—792)
-
女冠子 【宋】韦庄 四月十七, 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 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 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 没人知。
-
(解题) 本篇也是依故事的情节而立篇名的。“父”音府 (fǔ),对田野老人的通称。 主旨在于讲求法天贵真,不当其位而问其事乃是自寻苦恼。 原 文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 (一) ,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
-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字数在160个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大约一百六十字左右的古诗,160字的诗词,字数在150字左右的古诗词。康与之(南宋)的《宝鼎现 夕阳西下》,157字:夕阳西下,暮霭红溢,香风罗绮。乘丽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睹皓月、浸严城如昼,花影
-
首联“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写出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悠然”,超远之貌,在这里似乎兼有“心远”与“地偏”两重意思在内。结庐之境远隔嚣尘,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这是“心远”,索居于会昌湖西的薛师石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
【生卒】:1873—1957【介绍】: 英国意识流*小说创始人。17岁时父母分居,只得辍学,后当过教师、抄写员,并在报界工作过。有12卷本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