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劫曲·[先秦]《吴越春秋》》原文与赏析
[先秦]吴越春秋
王耶王耶何乖戾,不顾宗庙听谗孽。
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
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
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
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荆阙。
楚荆骸骨遭发掘,鞭辱腐尸耻难雪。
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
卿士凄怆民恻恹,吴军虽去怖不歇。
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这是吴越春秋中一首经过国破家亡的劫难之后痛定思痛的歌。楚平王听信谗人费无忌的话,为太子聘妻而自娶之,无忌又进谗追捕太子,杀伍奢与其子伍尚,伍奢次子伍员逃往吴国。楚昭王即位,无忌照样行挑拨离间的勾当,设奸计使令尹子常攻贤臣郄宛,尽灭其族党,白州犁之孙白喜又逃至吴。吴使伍员、白喜为将,不断侵扰楚境,阖闾九年竟大举攻楚,三战入郢,昭王出逃,吴军按官阶高低分居楚宫室府第,伍员掘平王之尸而鞭之。吴越春秋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事件的经过,末了写道:“吴军去后,昭王返国。乐师扈子乃援琴为楚作穷劫之曲。”“昭王垂涕深知琴曲之情,扈子遂不复鼓矣。”
穷劫曲通过对伍子胥破郢事件的回顾说明:行事不循正道,难免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即使高至国君,如果不听忠言,为所欲为,也会埋下灾难的种子;即使不能亲尝苦果,也会贻害子孙及社稷百姓。
“王耶王耶何乖戾”,点出楚国在短短一年中如经沧海扬尘、桑田涌波之变,乃由王之不明事理、倒行逆施所造成。“何”字既反映了诗人的不解和深叹,也表现出对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之思索。这就是“听谗孽”、“多所杀”。故末尾说:“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正与此两点相应,而以诫劝语气出之。此乃是千万人之死、千万人之血所换来的教训,不可不铭心刻骨也。平王胡作非为于前,昭王听谗受蔽于后,皆违背事理,故言“乖戾”。“诛夷白氏族几灭”,“白氏”即白州犁之族。几,几乎。因白喜逃至吴,未能斩尽杀绝,故云“几灭”。“吴越”此处偏指吴,因俱为荒僻之地,故连类言之。“吴王哀痛助忉怛”,是说连吴王也为伍、白二氏的遭谗遇祸喟叹嘘唏。忉怛,悲痛。国君对忠正之士不仅不信任,反而残害之,是不以臣为臣。若其太甚,则臣亦可以不以君为君。臣之所以尊崇国君,奉若神明者,是以其君为君也;若不以其为君,等同寇仇,则可以鸣鼓而攻之。吴王的太息垂涕,自然是动了感情,但也不无收买二人之心、昭显楚王罪过、为吞并强楚张本的因素在内。所谓“越乱楚治”、“秦强楚弱”、“亲痛仇快”,也就是这个道理。
伍员、白喜“垂涕举兵”,西伐强楚,以报家仇,军事上同吴国大将孙武共同决策。三战破郢,楚王奔逃,吴军放纵官兵,铁骑践踏,昔日南方第一都会,歌舞繁华之地,所谓“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今则色唯血赤骨白,声唯马嘶人号。“楚荆骸骨遭发掘”,楚先王何罪而陵墓被翻,骸骨遍地!“腐尸”指已死多年的楚平王之尸。伍员“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抉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
诗的后六句是由回顾转向理性的反省。“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根源就在于国君的昏庸乖戾。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亲贤远小,严肃纲纪,称霸天下,问鼎中原,何期后王不肖,而使宗庙蒙羞!伍子胥之难,因为申包胥日夜跋涉,哭于秦庭七日七夜,感动秦哀公出兵援救,才得复国。但是,一切灾难都过去了吗?臣民士庶心头的恐惧完全消失了吗?没有。如果国君不能抚恤忠臣节士,屏除谗慝,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劫难。“吴军虽去怖不歇”,这是万世不绝的金钟余音,应该使此后的楚君都清醒。隐,痛也。末二句是说:希望王能由此痛心改度,以杜佞人行奸之隙。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对君国的“忠”占着最重要的地位,所谓忠孝节义,“忠”为首。但自司马迁以来,伍子胥的事迹一直受到赞扬,这当中就反映了一种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同孟子的“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荀况的“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的思想相一致。伍子胥的故事能长期广泛流传,受人喜受,也同中国封建社会中像楚平王那样的昏暴之君太多有关。所以说,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起的作用乃不下于易白沙的帝王春秋,而穷劫曲所包含的哲理,也就颇耐人寻味。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赏析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3、遥指:指
-
不争荣耀任沉沦,日与时疏共道亲。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似春。渐老溅谙闲气味,终身不拟作忙人。
-
《先秦散文·尚书·盘庚上(商书)④》原文鉴赏
-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蚕丝尽输
-
《诗经》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
-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
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1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2.唤取
-
韩愈文《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杭州市中考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杭州初中所有古诗,杭州初中所有古诗,杭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古诗必背几首。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舂朝
-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