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竹·[唐]李白》原文与赏析
[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这首咏竹诗,李白写的是江岛上、丛石中的野竹。这种竹野生野长,有刚强的性格,充沛的生命力,从石丛中“攒”出来;长得青枝翠叶,迎风摇曳,不畏严寒。这种竹子做成笛箫等乐器,即就是吹不出龙吟之声,那吹奏凤曲应是很好的。诗的结句盛赞竹的品格,“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蒲柳,即水杨。春回大地,它萧萧一时;秋风徐来,它叶落枝凋。常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晋书·顾恺之传:“蒲柳常质,望秋先零。”也用来比喻那些奴颜卑膝、得势一时的可怜虫。红楼梦第五回:“觑看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一个“凋”字,揭示出它随春而来,随秋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低贱品性。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当然“不学蒲柳”。“不学”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蒲柳的厌恶之情。
学什么呢?下句“贞心常自保”告诉了我们:愿做慈姥山上的竹子。竹,乃是伟丈夫。它钻石而生,独立特行;它凌霜傲雪,苍郁常青;它经汹汹涌风涛,却“受屈不改心”。“贞心”二字就展示了竹的这种高洁、遒劲、坚贞的内美。因此,诗人明确表示要“常保”这种贞心。一个“常”字“保”字,显露出诗人对竹子的敬慕之情。
李白这两句诗,一抑一扬,抑柳乃是为了扬竹。这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竹的贞节美德。由于诗人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使其性不离形,使其情不离形,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给人以感染,给人以启迪。要学慈姥竹的品格,做一个真正的人。
-
上片,概写荔枝的悲凉身世,发出同情的感叹。“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与人一样,双荔枝与单荔枝,都是由天工造化出来的。所不同的是:双荔枝确实罕见难得。它是天特别赐予的。“总是”二字,特别传神。绯,在古代为一种特殊的颜色,所以这种特殊
-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
5月19日7时40分,济南至重庆K15次普通快速旅客列车自济南火车站出发,这是济南客运段重庆车队第五包乘组自5月15日全国开始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
宋 ·苏轼某启:去岁僧舍屡会2,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3。聚散忧乐,如反复手
-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
-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由于它构思的新巧,意境的优美,韵味的隽永而获得广大读者的称赞。也由于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反复吟唱北国之秋的特有的自然美,使这篇散文犹如一曲优美动听的
-
永贞元年(805),唐宪宗已即位,韩愈曾佐裴均任江陵法曹参军。当时裴均任荆南节度使,杨凭任湖南观察使,两人均雅好文辞,交往之间常有诗歌唱和,后来把这些诗连同他们从事、部属的和诗编为一集,名为《荆潭酬唱诗》。此文便是韩愈为诗集所作的序言。
-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出处】唐李白《 日出入行 》。 【意思】谢荣:因发荣滋生而感谢。怨:怨恨。此联的意思是:青草不因为生长茂盛而感谢春风,林木不 因为凋零枯萎而怨恨秋天。后用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内容包括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怎么做,高三语文古诗鉴赏怎么做。1首先要明确这是一首什么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例如:是边塞诗,还是咏诗怀古的诗,2,找出物象意象,判断出感情基调。例如:有月就是思
-
锦瑟李商隐【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2]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鹃[4]。沧海月明珠有泪[5],蓝田日暖玉生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