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出处】唐·李白日出入行。 【意思】谢荣:因发荣滋生而感谢。怨:怨恨。此联的意思是:青草不因为生长茂盛而感谢春风,林木不 因为凋零枯萎而怨恨秋天。后用来说明四季往复、草木荣枯是自然 界的客观规律,人们需要掌握它,用不着感谢或怨恨它,从而说明 懂得事物规律很重要。 【诗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意思】是谁挥舞着鞭子驱使着一 年四季的运转? 没有谁,万物的兴起和 停歇都是自然而然的。鞭策:鞭子。四 运:春夏秋冬四季。 【鉴赏】是谁在挥鞭策驱着四季不停的 运转呢?是万物兴盛衰竭皆为自然的规律所使然。诗句劈头运用 “谁” 字设问,使读者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到答案上。收到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现了李白“天道自然”的思想观点。 注: 四运,指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四季交替或 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然规律, 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例]“谁挥鞭策 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我国唐朝的 伟大诗人李白早就告诉我们,春夏秋 冬,时序更迭,绝无什么神灵在暗中挥 鞭驱赶,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的兴亡衰 落的运动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而然 地进行着。(王德和美) 【全诗】 日出入行 .[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赏析】 日月运行、草木荣枯这些自然景象,很容易引起人关于生死、穷通等问题的思考。在人尚未认识宇宙、生命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极易滋生有一主宰一切的神明的观念,人无法理解支配自己命运的力量是什么,往往企图登遐飞升以求解脱。李白于距今八百多年的封建社会,写出了闪耀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的日出入行,提出了“万物兴歇皆自然”的观点,戛戛独造,晔晔生光,绚烂焕采。 “万物兴歇皆自然”,日的出与入也纯属自然规律。“日出东方隈”——始,“历天又复入西海”——终,如此的周而复始,兴歇不已,“古不息”,从古至今不息,自今而后仍不息。古代传说,太阳每天由六条龙驾着座车在天空来回奔跑,那么六龙休息的地方在哪里呢?言下之意,六龙驾日之说不存在,也就是说,日的兴歇本诸自然,非外力所致。人的兴歇也属自然。“人非元气”,怎能和日的出入相伴以至永久呢!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始于元气,充盈天地,孕生万物,它和天地同寿、日月共存。人和元气不同,不能与日“久徘徊”,要衰亡也就不足为怪了。诗人宏观宇宙,空间广袤无垠,时间绵邈不尽,日出日入“古不息”,人不能与之“久徘徊”,将兴歇自然之理朗然昭示,醒人心灵。 “万物兴歇皆自然”,草木荣枯属自然规律。当中四句,以草木的兴歇为证,并径揭中心题旨。春秋更替,荣枯变化,并非外力所左右,全是自然的律动。“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互文见义。草木自然繁荣,不必感谢春风,也自然凋零,不必怨恨秋天。这两句源自庄子郭象注:“暖焉若阳春之自和,故蒙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郭注并有“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的句子。(齐物论注)庄子的自然说,有着无为的消极思想,李白从先哲处获得启示,却有着追求生命自由的一片热忱。“谁挥鞭策驱四运”,与“六龙所舍安在哉”呼应,日出日没、草荣木凋都不是什么外力主宰、支配的,顺流而下地导出“万物兴歇皆自然”,孕足而娩,自然升华,使读者的思绪凝结而进入理性的境域。 “万物兴歇皆自然”,逆天违道是不可能的。诗人连用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与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否定。“羲和”,传说为太阳驾车和掌四运的神。“汩没”,沉没。“荒淫”,广阔浩渺。句意为:你神通广大的羲和怎么会沉没到广阔浩茫的波涛中去的泥?“鲁阳”“挥戈”,典出淮南子·冥览训,鲁阳公与韩作战,时近黄昏,鲁阳公援戈一挥,使太阳退了三舍(一舍三十里)。李白指出鲁阳公何德何能,能阻止太阳落山。羲和、鲁阳的传说,都是“逆道违天”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这种说法“矫诬实多”,虚妄而荒诞。照李白的说法,人要顺应自然,囊括宇宙的种种兴歇现象,使自身的浩然之气和大自然的元气融为一体。 日出入行的诗眼即其哲理性的核心,“万物兴歇皆自然”。诗人言理,既有鲜明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以日的出入、木的荣枯,正面申说;以六龙所舍、谁挥鞭策,排除外力所为,归纳出结论;并以羲和、鲁阳的否定,强化正面的立说。连续使用“安在”、“安得”、“谁”、“奚”、“何”等疑问词,反诘有力。全诗用杂言句式,有极强的节律感;用多变的语气,有摇曳的姿态,加之眼界宏阔、思路深邃,就使“万物兴歇皆自然”的哲理在佳妙的诗艺媒介下沁入人的心脾,如铭如镂,打下烙印。
猜你喜欢
  • 白居易《罢灸》全诗赏析

    病身佛说将何喻,变灭须臾岂不闻。莫遣净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也。]

  • 寓言《树叶和树根》全文和鉴赏

    明朗的夏天, 山谷躺在树荫里。有一棵树上的树叶,跟和风悄悄地说着话儿,夸口自己的稠密和青翠。它们跟风说的那些话,大致是这样的: “山谷里上上下下, 谁找得到比我们还美丽的景色?树木茂盛、壮丽、 亭亭如

  • 古代诗歌之孟郊《秋怀》全译、翻译和译文

    孟郊《秋怀》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2 。老泣无涕泪,秋露为滴沥 3 。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4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 5 。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6 。 【注释】 1.《秋怀》诗为一组

  • 范仲淹《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全诗鉴赏

    蔌蔌楼台外,新辉溢四遐。云中凋玉叶,星际落榆花。岳色参差露,松声彷佛加。风流裁赋苑,清苦读书家。霜女惭轻格,蟾娥让素华。孤鸿迷鸟道,万马忆龙沙。净拂王恭氅,香滋陆羽茶。载歌劳郢谢,一奏待种牙。几处和梅

  •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范雎至 ① ,秦王庭迎范雎 ②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 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 ③ ,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 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 唯唯

  • 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全诗鉴赏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牵。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自兹惬所

  • 公输

    【题 解】本篇选自《墨子·公输》,记录了墨子自齐至楚劝阻公输盘和楚惠王停止攻宋的故

  • 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全诗鉴赏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本空空。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 名诗《水乡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水乡行》 沙白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鱼网作门帘, 挂满树; 走进才见, 几户人家

  • 白居易《东林寺白莲》全诗赏析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棵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