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赋得临池竹应制·[唐]虞世南》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赋得临池竹应制·[唐]虞世南》原文与赏析

[唐]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这首诗前六句一意写竹。紧扣“临池竹”的特点,首句极言竹之高,竹梢摩云,在平静的天幕上勾出自己的轮廓,并且很有色彩感:竹青翠葱茏,与蓝天白云相对衬,显出其洒落清奇的气格,所以言“质”。次句是写从池水中观竹,“垂彩映清池”,也是两相对衬。竹影斑驳,倒映池中,愈见池水的平静清澈,也显出了竹的丰姿多彩。随后一意写池与竹。“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以写竹为主,但一点不脱离池。轻风吹过,竹影摇动,巧妙地与池中清波相融合,正不知是竹影拂动清波,还是清波流动竹枝。这二句写得很有功力。五、六两句仍旧从池与竹一并着手,但却随着想像加以延伸:“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咏竹本是在赞美竹,前面所写已是极尽赞美,但仍只是拘于竹本身而言,这二句则稍有不同,竹叶斑驳,恰如龙鳞,竹枝流动,又若凤翅,这样作者对竹的赞美就由原来的拘于本身而延伸到了龙、凤这两个中国人最为尊贵的偶象之中了。

最后两句,由直观描写转入抽象说理,写竹的本性。“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竹具有耐寒之性,凌冬不凋,苍翠如故,这和松柏等相同。竹之美,不但在其外观有葱翠之色,高标之茎,婆娑之叶,摇曳之态,更在于它有内在的凌冬不凋的性。虞世南歌赞的是内外兼美的竹,实是借此以喻人中之君子。同时也表现了竹因其有其内在的质美,才始终保持了它外观的美。如无“凌冬性”,那虽在气暖风和的季节得娟娟美态,到凛冽寒风中也就枝枯叶殒,岂不粗疏难看。这也就启示人们,“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要修外美先修内质,这才能如临池竹那样四季常青,风姿绰约,无一时减衰。

猜你喜欢
  • 印度情思 杨朔

    人在旅途上,又是夜航,最容易倦。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觉得耳朵里像灌满水,铮铮发响,知道飞机正在往下落。一睁眼,只见身边的星星,地面的灯火,密密点点的,恍惚是天上地下撒满珍珠,连成一片。飞机打着旋,我

  • 苏轼《移合浦郭功甫见寄》全诗鉴赏

    君恩浩荡似阳春,合浦何如在海滨。莫趁明珠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 白居易《衰荷》全诗赏析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 《驾御带欲载糯米入城先以诗叙情因次韵只此便赏析》

    【原题】:驾御带欲载糯米入城先以诗叙情因次韵只此便当执状也

  • 欧阳修《摸鱼儿》全诗鉴赏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檐,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

  • 大明湖 (宋)曾巩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晴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② 。 沧海桴浮成旷荡 ③ ,明河槎上更微茫 ④ 。 何须辛苦求人外 ⑤ ,自有仙乡在水乡 ⑥ 。 ①此诗为作者知齐州时作。诗写大明湖

  • 《古文·青霞先生文集序》鉴赏

    古文·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青霞沈君(1),由锦

  • 欧阳修《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全诗鉴赏

    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侍中令德宜有後,学士清才方少年。文章秀粹得家法,笔画点缀多余妍。藏书万卷复强记,故事累朝能口传。来居侍从乃其职,远置州郡谁谓然。交游一时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词·王安石词《桂枝香》原文、鉴赏和解读

    词·王安石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

  • 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全诗赏析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