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舟师相语·[清]高珩》原文与赏析
[清]高珩
天风争顺逆,人事有参差。
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
高珩(1612—1697),字葱佩,晚号紫霞道人,山东淄川人。明代崇祯进士,入清,官至刑侍郎。工于诗,体近元白,有栖云阁集。
这首诗意在说明事物变化多端,客观上天风有顺有逆,主观上人事有好有歹,而人和客观环境的关系,又视具体情况而定好与坏、是与非。以撑船人的对话表现之,既具体形象又生动亲切。
天风的顺和逆,是以人的前进方向而定的。东行者以西风为顺,视东风为逆,反之则以东风为顺,视西风为逆。对于同一风向,东行者与西行者感受相反,对于同一个人,对不同行向时的风感也有别。李德远有东西船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流汗撑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这是写相反方向的东西船,顺风和逆风者的一苦一乐。袁枚的舟中作三韵诗四首其一曰:“昨日逆风打船头,舟人背缆如背牛。今日顺风送船尾,布帆一日行千里。昨日非拙今非贤,舱中有人笑向天。”这是写风向变了对人的影响。
高珩这首诗虽寓含人事有参差的深刻哲理,可是却以“舟师”语出之,“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我因逆风而停舟,你借顺风而疾驶,因而一沮丧一得意。这切合舟子生活和心情,充满生活气息,
“天风争顺逆,人事有参差。”说明客观处境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道路也不可能一马平川,人一定要正确对待,从而不因顺畅而麻庳大意,也不因受挫而消极气馁,那就能保持坚定的信念,以顽强的毅力,前行不懈,达到预期的目的。
-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 ”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
-
《扶桑挂弓》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晋·阮籍《咏怀诗》第三十八:“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释义】“扶桑挂弓”出自阮籍“弯弓挂扶桑”句,而阮籍此句又本自宋玉《大言赋》。阮
-
遥羡青云里,祥鸾正引雏。自怜苍海畔,老蚌不生珠。
-
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鸡黍随人设,蒲鱼得地生。前贤无不谓,容易即遗名。
-
【名句】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① 。 【注释】①铜豌豆:比喻骨头很硬。 【释义】我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叮当作响的铜豌豆。 【点评】比喻品质高尚,不随
-
游都邑以永久〔2〕,无明略以佐时〔3〕;徒临川以羡鱼〔4〕,俟河清乎未期〔5〕。感蔡子
-
【3086】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潘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 5万字,2017年4月第1版,39元)△阐述了中共如何从中国悠久
-
公老我亦衰,相见恨不数。临行一杯酒,此意重山岳。歌词纻清,琴弄黄钟浊。诗新眇难和,饮少仅可学。欲参兵部选,有力谁如荦。且作东诸侯,山城雄鼓角。南游许过我,不惮千里邈。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一握。
-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这句中的“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杜甫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句中的“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
-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诸姑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