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住一师》禅思哲理诗赏析
忆住一师
李商隐①
无事经年别远公②,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注释】
①李商隐:见锦瑟。
②无事:无端。远公:即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诗中用“远公”来代称住一师,足见住一绝非平庸之辈,亦见诗人仰慕之情。
【诗本事】
住一,僧人名,李商隐的朋友。诗中以净土宗的初祖远公即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称之。
【赏评】
久经人世的争争夺夺,看惯世相的纷纷扰扰,郁闷的心情久久难以遣怀。在一个冬日的清晨,远远传来宫中的钟声在清冷的空气里四散开来,落入诗人的心里,激起无限的回忆。想此刻西峰佛寺晓钟的钟声也同样盘旋飘荡,不同的是那是惊醒人心的警世之钟,是招引每一个疲惫的灵魂的钟。和住一大师分别已经很久了,他在做什么呢?此刻天已渐渐明了,佛殿里点了一夜的灯烛逐渐暗淡,香火已熄,最后一丝青烟还在殿里飘荡。小童打开殿门,昨夜一场好大的雪啊,铺天盖地,皑皑一片。唯有山间那棵青松于雪缝中散发着绿意,似乎诉说着住一大师一夜的感悟:雪就是空,就是不加装饰的心灵世界,是无尘的境界。这首诗诗境优美,情致幽远,以怀人为相,充满了对深邃、平和、空静的佛禅的向往。
【诗评选辑】
①清·田玉(香泉)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引: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两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缥缈。
②清·田兰芳:不近不远,得意未可言尽。
③清·纪昀:格韵俱高。
-
古文观止·清文·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
-
颜回饮瓢水,陋巷卧曲肱。盗跖厌人肝,九州恣横行。回仁而短命,跖寿死免兵。愚夫仰天呼,祸福岂足凭。跖身一腐鼠,死朽化无形。万世尚遭戮,笔诛甚刀刑。思其生所得,豺犬饱臭腥。颜子圣人徒,生知自诚明。惟其生之
-
[清] 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 ②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 ③ ,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
《雕刻家》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雕刻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述雕刻家对美的执着追求,诗中揭示出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精妙的比喻和意境,表现了雕刻家对雕刻艺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人生的独特见解。《雕刻家》唤起人们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启示我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追求卓越,不被外界干扰,真实地追逐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
一人覆屋以瓦,一人覆屋以茅,谓覆瓦者曰:“子之费十倍予,然而蔽风雨一也。”覆瓦者曰:“茅十年腐,而瓦百年不碎,子百年十更,而多以工力之费、屡变之劳也。”嗟夫!天下之患,莫大于有坚久之费,贻屡变之劳,是
【名句】一人覆屋以瓦,一人覆屋以茅,谓覆瓦者曰:“子之费十倍予,然而蔽风雨一也。”覆瓦者曰:“茅十年腐,而瓦百年不碎,子百年十更,而多以工力之费、屡变之劳也。”嗟夫!天下之患,莫大于有坚久之费,贻屡变
-
[宋]孔武仲 上阪车声迟,下阪车声快。迟如鬼语相喧啾,快如溪沙泻鸣濑。一车人十捧拥行,江南江北不计程。青天白日有时住,无人止得车轮声。晚来骤雨声濯濯,平晓郊原尽沟壑。方悟车家进退难,不如田家四时乐。
-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 ① ,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 兵于 ② ,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 玉,
-
姜维传姜维传 【题解】 姜维(202-264)本为魏将,降蜀后深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赏识,成为其军事方面的传人。姜维好学不倦、朴素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