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红绣鞋·阅世·[元]宋方壶》原文与赏析
[元]宋方壶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生活是一部纷繁复杂的书。这首小令就是作者饱阅世间纷繁复杂的现实人情的一篇心得体会。
曲辞语言浅易,且从中可见作者极善以当时社会口语、俗语入词,如“短命的”,是元代民间对无德之人的詈辞。鹘伶,即是机灵。全篇六句,以两对鼎足对构成:无德之人一定会遇到薄情种,老实人别人总是以真诚相待,无情者休想碰到多情人;糊涂的人往往赏识瞌睡虫,聪明人乃来爱惜聪明人,谁要是轻视别人,那就是轻视他自己。两对中每三句都采用“一反一正一反”的结构,语气层层加重,在强烈的对比中,构成这两对末句的重宕,从而实现出“无情”和“轻别人”的结局之可悲。
早在周易·易乾中就已出现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在古代有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宋方壶这首小令中也得以体现。作品中,作者以调侃的口吻,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宛如一篇偈语,又仿佛一个得道的世外之人在给仍然执迷不悟的世间人指点迷津,虽无教化之词,却字字语重心长,振聋发聩。尽管词中或多或少反映出一些因果报应的思想因素,但它毕竟是辩证思维不成熟时期的产物。而其深刻的意蕴所在,还是作者对人在社会关系中彼此平等交流的关系的认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爱与憎、好与恶、同情与鄙弃、尊重与蔑视,以及种种情感、愿望或利欲关系,在这种极复杂交织的关系中,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即平等交流原则: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想要得到爱,先有一颗爱别人的善良的心;要求别人真诚以待,自己首先要襟怀坦白……总之,要想得到,首先要付出而不是索取,想要不付出丝毫代价,必将是一无所获。孔子所言“反求诸己”,孟子提倡“推己及人”等,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
-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荒祠旁孤冢,古隧有残坎。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
-
法国象征派诗人阿尔图尔·兰波*的一部散文诗集。作品共分几个部分,约两万字左右。这是在兰波被魏尔兰*开枪打伤回到家乡之后,于1873年4月
-
一路入岚堆,还惊禹凿开。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
-
王祥夫:朝军,首先恭喜你的长篇小说顺利发表,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坦白地讲,初读这部作品,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部快餐式的青春小说,
-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
此词着意抒情。写人物而以景物相衬,于情景交融中微露惜春怀人之意。含蓄委婉,轻柔细腻,往往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
【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注释与译文]人生的悲事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人生的乐事莫过于交上新的知己。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九歌·少司命》
-
杨柳枝词·一树春风白居易【原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1]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2]?【注释】[1]永丰:永丰坊,唐
-
宋词典故·茧丝堡障 【出典】 《国语》卷一五《晋语九》:“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 ‘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三国吴·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障,蔽捍也。”按:鄣,同障。 【释义】 尹铎去晋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