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别妻·[清]金埴》原文与赏析
[清]金埴
夫别妻,夫自往西,妾身往哺富家儿。
家中有儿慎勿笞!笞我儿,剜我肉,肉挖尽,乳不足。
新麦多收两三斛,明年望将身赎。
这首诗借夫妻分离的悲惨场面的叙述,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它是以妻子的口吻,说出了家境的贫困和慈母爱子的心肠以及寄存的渺茫的希望,说明了诗人深谙世道,对造成人间不平有哲理的认识。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善良的性格和悲苦的心境。一开始,推出了“夫别妻”的镜头:“夫自往西”,这可能是丈夫在为妻子送行,到了分手时,他就“往西”返回家去。而“妾身往哺富家儿”,妻子只身前往为富贵人家的孩子哺乳。接着,写妻子悲切切的嘱咐。她对丈夫说,不要去鞭打可怜的幼儿。“家中有儿慎勿笞”,这里的一个“慎”字,说明她离家后放心不下,所以才叫丈夫千万当心,别把离开了母亲的弱儿打伤。她又对丈夫说:“笞我儿,剜我肉,肉挖尽,乳不足。”这些话,浸透了伤心的泪水,体现了复杂的心理活动。打她的儿子,等于在剜掉她的肉,由此可知,她对自己的亲骨肉痛爱到何等程度。狠心丢下心疼的乳子,却去“往哺富家儿”,这不分明是为生计所迫吗?如果丈夫打了儿子,她会难过得心神不安,形体消瘦,奶水不足了,就要断了谋生的后路。这是封建社会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写照。最后,她对丈夫说:“新麦多收两三斛,明年望将身赎。”把被赎身的希望仅仅是寄托在来年的农业收成上,然而在丰收也成灾的封建社会里,农民永无出头之日,何况谁又能保证一定能够出现“新麦多收两三斛”的情况呢。即使“多收”,也经不住层层盘剥的缴租纳税,看来这个希望最后只会落得失望乃至绝望的结局。
全诗写出了这一农家不幸遭遇的必然性:有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就有无以为生的民间疾苦。通篇全用口语,明白如话,抨击了世道的黑暗。
-
作者: 王延寿 【原文】:鲁灵光殿者,盖景帝时程姬之
-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
这一首诗鲜明地标志着陆机思想的转变,是研究陆机的重要材料。公元296年(元康六年),陆机参加了当时权贵贾谧所罗列的“二十四友”。贾谧是贾后的侄子,借助贾后的淫威,怀有异心,他的组织二十四友,是有政治目的的。由于贾后专恣,贾谧权过人主,普遍引起了朝野的反感,因此二十四友自然受到正直人士的谴责,如阎缵上
-
该诗首联横空而来,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古代北固山距海要比现代近得多,唐、宋以后,大海逐渐东移二三百里,因此诗中称北固为海门是符合当时情况的。金山与北固山遥相对峙,此句正是登山所见,虽写北固山而金山之位置可见。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构成了宏丽阔大的画面,以如此
-
【注释】:注一:“罗怕”,哪怕也。
-
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内古诗词(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所有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内古诗词,内容包括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所有古诗词,人教版语文教材八下课内古诗12首要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10首古诗。回答人的补充 2010-02-26 15:01 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冯延巳《归自谣》冯延巳 冯延巳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①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峰壑凝秋色图 溥儒 注释 ①潇湘客:指离别远行的人。郑谷《
-
还想着它钱在我手里,也不怎么,不会生根。我并不胡花,可是钱老出去得很快。据相面的说,我的缝指太宽,不易存财;到如今我还没法打倒这个
-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全诗】 车遥遥,马幢幢。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
【原题】:陈秘书分符星渚同饯别用杜甫老手便剧郡之句分韵赋诗得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