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其一)·[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的明妃曲在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着意刻画王昭君思乡爱国的感情之后,又借用陈皇后长门宫失宠的历史事实,以宽慰的口吻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陈阿娇和王昭君尽管距离皇帝的远近有别,但失宠的不幸却都是一样的。这种失宠不分地点的差别,不分天南海北。诗人问中藏答,含蓄有致,借写明妃失宠,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重用的“失意”。宫女失宠和士之不遇在“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中巧妙地联系到一起,使读者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和当时政治环境,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为什么这句诗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呢?那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人生中普遍的现象,揭示了事物内在的规律。“人生失意”的情况,恐怕是古往今来,无论是英雄、豪杰、专家、学者,或者平凡的百姓,都碰到过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都有过不尽如意之处。所谓“失意”实际上又是相对“得意”、“如意”而言的,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予盾。这对矛盾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此一时的失意,至彼一时就可能转为如意;这件事情如意,另一件事情就可能不尽如愿。常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唐代诗人李贺因避讳不能举进士,然而此时的不得意,使他能专心致力于诗歌创作,成就了他日后的诗坛得意,成为中唐以后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五代时的李煜,当皇帝是个失败的皇帝、亡国的国君,人生之失意可谓大矣。然而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成就为第一流的词人,在词坛上,李煜何尝不是一个得意的成功者呢?所以说,王安石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是对生活中普遍现象的概括,也是对生活规律的总结,同时也进一步提出应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之失意。宋代的文学家大多能在保持对统治者“亲和”的儒家传统的同时,较为洒脱地面对生活中的失意。这大约是他们从生活和历史中看惯了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也就比较坦然地迎接它。
“人生失意无南北”,实际上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丰富阅历汇集起来的名言,这就是它有丰富的内涵和不朽的魅力的原因。当人们在生活不愉快、工作不顺利的时候,细细地咀嚼这一诗句,总会感到某种淡淡的宽慰。
-
江上之山赋潺湲溶兮〔潺湲,水流动貌。(hòng)溶,水深广貌。〕,楚水而吴江。刻划崭崪兮,云山而碧峰。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嵯
-
簪花仕女图 唐· (传) 周昉作 绢本设色 纵四六厘米 横一八○厘米 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无款印,是流传有绪的重要作品,北宋前无记载可考,后入南宋绍兴内府,又归权相贾似道,元、明时期流入民间,清初由大
-
【3224】曾国藩家书(檀作文译注,中华书局,15万字,2016年3月第1版,23元)△系选本,文字一以传忠书局光绪五年《曾文正公家书》初刻本为
-
旭日映帘生,流晖槿艳明。红颜易零落,何异此花荣。
-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
临洞庭上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 欲济⑤无舟楫,端居⑥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
-
[宋]刘克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
-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
这是谢灵运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山水诗大抵有两种写法。作者以某一风景胜地为据点,静观周围山水景物,这是一种写法;另一种,则是作者本人在旅途之中,边行路边观赏,所见之景物是不断变化的。此诗即属于后者。 谢灵运本身写过一篇《游名山志》,文中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赠孟浩然》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韵译】: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