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谢咨议咏铜雀台·[南朝]谢 朓》原文与赏析
[南朝]谢 朓
繐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鼓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本诗是谢朓与僚友登铜雀台,怀古伤今之作。
“铜雀台”位于古都名邑邺城,邺城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与三台村以东一带,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定都于此。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五年,冬,作铜爵台。”相传曹氏父子常于此饮酒赋诗。魏文帝曹丕、陈王曹植都有登台赋传世。当谢朓赏玩此胜迹时,距曹氏父子已二百余年。他睹物怀人,遥想当年盛景,感慨无穷,追慕魏武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雄才大略,倍增思念。所以诗歌一开头便流露出十分浓郁的怀古之情:“繐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繐”通“蕙”,香草之名。古代常以“蕙”喻人的美质。如江淹的“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质”(杂体诗·潘黄门岳述哀)。“繐帷”称帷幕的芳美,意在褒美其人。窗帷飘拂着天井的栏干,桌上摆着酒杯,这很容易使人亲切地联想起当年魏王父子于此“对酒当歌”的生平盛况。“若平生”的“若”字,用在这里,显得格外情真意切,好像他们还活着,一切历历如见。“郁郁西陵树,讵闻鼓吹声”。“郁郁”形容树的繁盛茂密。苍郁茂盛的西陵古树,你曾听到当年魏王饮酒作乐的鼓吹声。“讵”,疑问词,用在这里训为“曾”。作者沉浸于深深的怀古情思中,寻觅着古迹,寄情于“西陵树”这一历史的见证人。于是,古树在诗人眼中,幻化成了一位多情的美人。“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荒台野露沾湿的树身,似乎是美人身上那沾满了伤心泪痕的芳襟。美丽的人儿啊,徒然有那满腔的相思之情。物故人非,过去的一切不再返回。真乃“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魏王当年饮酒坐过的桌椅玉座,都感到人去楼空的寂寞,何况是多情善感而轻减了小腰围的人儿呢。“妾”是喻树,又似自喻。
这首诗,睹物思人,触目伤怀,怀古之情中透露了作者对魏王曹操统一天下的功业和雄才大略的倾慕,对历史的怀念中隐藏现实的感伤。谢朓生活的宋齐时代,正是南北分裂、主弱政乱的局面。诗人自己后来也因宫室内閧、无辜受牵连而丧生。这首诗中正流露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深的忧患情绪。后人李贺也有铜雀台诗:“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李贺也是生活在唐朝衰亡的时代,所以与谢朓的这首诗同一怀抱、同一基调。不过谢朓的“忧”写得较为委婉曲折。他采用了以物喻人、寄情于景的手法,显得章奇句秀,构思奇巧而语言自然。陈绎所评的“藏险怪于意外,发自然于句中”(诗谱),可谓一语道中。
沈德潜评谢朓的诗“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本诗的借树托人,以树衬人,于思念与感伤之外,又令人悟到人生的短暂、历史的无情。当年的西陵古树仍郁郁葱葱地屹立着,而称雄一时的魏武却已消逝无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巨人面前,一切封建帝王都显得多么渺小啊。所以沈德潜很感叹地批评这首诗:“笑魏武也,而托之于树,何等含蕴。可悟立言之妙。”可谓参透了本诗的底蕴。
-
关于诗题,诗人自注:“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元好问的外祖父家姓张,南寺在其附近。这首诗大约作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抚今追昔,无限伤感。诗的前四句写景。“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枝叶茂密的秋梧,在晚烟中摇动,满庭寒凉的风露,让人
-
【原题】:谷隐之东芍药酴醿涉夏尚有存者箨龙头角且森列於前次前韵呈九江赵使君
-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
-
“日落风亦起,城头乌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日落风亦起,城头乌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黄昏”类的诗句。 这是暗写边城日暮时
-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
昔东坡公同其季子由入省草试,而坡不得一,方对案长叹,且目子由。子由解意,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坡遂寤,乃《管子注》也。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 [述要] 苏轼(号东坡居士)与弟苏辙(字子由)参
-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雨夜的散文(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寒山在练字。有一天,寒山写:“稻亦有道。”又一天,寒山写:“读书随处净土,出门即是稻田。”寒山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的主任,掌管着广袤的
-
【3786】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全2册(曹普著,人民出版社,70 2万字,2016年6月第1版,118元)△分上、下两卷10章:①“文革”结束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