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魏]曹植》原文与赏析
[魏]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泫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这是一首咏史的政治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据近人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引三国志·魏志·杨阜传及宋书·五行志,魏明帝曹叡太和元年(227)秋,天降大雷雨至杀鸟雀,庄稼倒伏,形成灾异,曹植乃在愤慨中写作此诗,借古事以抒其懑怨之情。
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尽力辅佐武王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抒发了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万千感慨洋溢其间。
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此乃全篇诗眼之所在。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运用历史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据尚书·金縢篇记载: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本是亲兄弟。周克殷后不过两年,武王病重,周公便向祖先上帝祷告,求以代身。当时太史写了祷祝文字,藏在一个用金属封缄起来的柜中。第二天奇迹出现了:武王康复。后武王殁,成王即位,因年幼而由周公摄政。周公的弟弟,即“二叔”——管叔、蔡叔,竟散布流言蜚语,诬陷周公要篡取王位,成王也因此对周公产生疑心。于是,周公离开周朝东征洛阳。周公在洛阳住了两年。这时“天大雷电从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这也就是曹氏笔端的“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拔树偃秋稼”的具体生动的描绘。“天威不可干”,“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大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更无因果报应关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怀疑忠信固然可厌,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赵幼文评说:“此歌客观地写录史实,即戛然中止,其意图则含蓄出之,‘悲且长’三字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内容,使余韵隽永。”无巧不成书。曹氏在写此篇之末,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外表轻盈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颇具哲理的咏史诗一下子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后人读之,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
维有宋五年月日〔2〕,湘州刺史吴郡张邵〔3〕,恭承帝命〔4〕,建旟旧楚〔5〕,访怀沙之
-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名言: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注释: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出处】唐王维《 观猎 》 【意思】荒草枯萎,猎鹰的眼睛更显 得锐利;积雪化尽,马跑起来格外轻捷。 疾:锐利。 【鉴赏1】猎鹰的双眼因为草色的枯黄而显得更加锐利,骏马
-
建安十六年,大军西讨马超,太子留监国,植时从焉。意有所怀恋,遂作 《离思》赋云: 在肇秋之嘉月,将曜师而西旗。余抱病以宾从,扶衡轸而不怡。虑征期之方至,伤无阶以告辞。念慈君之光惠,庶没命而不疑,欲毕力
-
【注释】:在南宋诗词圈子里,吟物之风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屡见不鲜,不足为怪。作者的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
-
名言: 痛莫大于不闻过, 辱莫大于不知耻。 句意: 最大的毛病是不能知错就改, 最大的耻辱是不知羞耻。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中说下, 关朗篇》
-
【注释】 选自《国语·鲁语下》。 沃土:肥美的土地。 不材:不成才,无用。 逸:安逸,放荡。 瘠土:贫瘠的土地。 向:朝着,向往。 劳:劳苦。 【赏析】 古代君主在开创基业的时候,兢兢业业,十分辛劳,
-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① (《庄子》) 【注释】 ①谀(yú):谄媚,奉承。谄(chǎn):巴结,奉承。臣子:忠臣,孝子。 【译文】 孝子不曲意讨好父母,忠臣不藏奸谄媚君主,是忠臣
-
万卷堆床书, 学者识其真。 万里长江水, 征夫渡要津。 养生不但药, 悟佛不因人。 燕石何须辨, 逢时即至真。 此诗为抒怀之作,题为《偶作》,实含深意。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意,这在刘禹锡的作品中实为罕
-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