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宋]梅尧臣》原文与赏析
[宋]梅尧臣
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
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
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
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
作为咏物诗,常须体物之妙,曲尽风貌,达到形似,让读者通过具体形象,在欣赏中获得美的陶冶。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写出所咏之物的标格来,做到神似,才能借所摹之神托言外之意。形神兼备则佳,而神似尤为重要。梅诗即用遗貌取神的作法,全然避开对梅花形态的摹写,不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不摹冰清玉洁的花容,只以丹青写精神。
头两句“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将梅花赋予人的性情,说她不与百花争春,已在冬末春初悄然开放。“似畏”传神入微地写梅花不是真的害怕与众芳斗妍才先春而发,而是不肯、不屑去争春,无形之中将群芳与梅花对照,梅花无意争春,群芳却各兴心而嫉妒,梅花孤高独立,难合于世就显然可见。纵使这样,梅花仍是忠心修洁,不畏风霜昂首怒放。“故”写梅花年复一年,在旧地几度重开,虽不合时却不改初衷。
三、四两句“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状梅花“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的遭际。曾无,意“乃无,没有”。承前可知,梅花放于春先,纵使花枝俏,没有戏蝶留连,娇莺依恋就是很自然合理的了,然而反思一下,这其中又有极不合理在。美好的事物无人激赏,连春虫,春鸟也不来光顾,梅花只能孤芳自赏,实在是很悲凉的。一个“空”字,似乎写梅花徒然具备那高雅的标格,却遭雪霜蹂躏,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对梅花精神的高度赞颂。它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切同情,也写出了梅花傲霜凌雪,苏世独立的情操。
五、六两句“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写梅先春而发,远没有被春风吹抚,梅对此并不介意,到是为上苑深邃,不能为人所赏而悲叹。诗人写梅被冷落,含有无限同情。诗的最后两句“南枝己零落,羌笛寄余音”,言最先受阳的南枝已凋落,只有羌笛的一曲梅花落那凄婉的乐声还算是在悼念着梅魂。
全诗写梅花,也是在写人,诗中微婉的兴寄人们不难揣度。梅尧臣一生不达而多穷,他不求苟合于世,又不能奋发于事业,因而“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结,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他借梅花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慨叹,也揭示了无数为小人之所忌,被君王所远,空怀壮志而报国无门的贤臣义士的悲怆命运,同时也歌颂了洁身自好,立行高远,遭受打击而九死其犹未悔的高风亮节。
梅尧臣认为“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主张诗要写实,要有兴寄,这首诗正是他这些观点的实践,读之,“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圣俞子美)
-
原文: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
-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
-
陆游少年虽狂犹有限,遇酒时能傲忧患。即今狂处不待酒, 混混长歌老岩涧。拂衣即与世俗
-
姜夔(1163—1203),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终身未仕,往来鄂、赣、皖、苏间,卒于杭州。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其书法论著有 《绛帖平》、《续书谱》、《禊帖偏旁考》等,
-
北距飞狐信未通,夜来缚到稿街东。千年妖幼谁家妇,一国蒙茸无是公。丘首可怜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风。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
古来交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出处三朝俱白首,凋零万木见青松。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釂一锺。已胜山阴空兴尽,且留归驾为从容。
-
《诗·大雅》篇名。传为周厉王时卿士凡伯作,诗中斥责贵臣无远见,谋私利,不听忠言,为害民众。西晋时王公大臣自委任属官,皆书于板而除授。南北朝时,诸府除官亦称板。
-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只要心象黄金宝钿一样坚牢,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 【举例】钿 (din),用珠宝做成 的花形装饰物。但愿心像黄金宝
-
题解 本文选自《汉书·霍光传》。霍光(?—前68年),靠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在皇亲国戚的争斗中,变成权倾一时,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继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