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诗意|阅读答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嗣位为南唐皇帝,受到北宋朝廷的极大压力。这时李煜作为末代皇帝,一方面在偏安的宫廷中沉溺声色,尽情享乐,一方面给宋王室奉献金银贡物,以图幸存于江南。但这种局面并不持久,宋太祖开宝七年,宋室派兵伐南唐,次年冬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开宝九年(976年)被解往宋京,封“违命侯”,开始过阶下囚的生活,曾受百般侮辱, “日夕以泪洗面”。这首诗就是写于此时。太平兴国三年李煜被宋太宗以药毒杀。李煜词不用典故,不事饰绘,直抒情怀,语言精美,对词体发展起有重要作用。
虞美人是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项羽有宠姬虞美人,一说取名于此。此词牌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冰。李煜的这首词是抒发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在身为俘虏的愁苦生活中,难耐时光,所以怕见春花秋月,只愿时间快点过去。因为,往事重重,俱在春风秋月中欢愉度过。小楼昨夜东风吹来,使人又想起当年的难忘的春天。然而此时故国亡破,在春宵月下,真是忍受不了回忆故国的那种痛苦滋味。在忧患的日子回忆已往的欢乐是痛苦的,可却欲罢不能。想江南故国,那里的雕栏玉砌一定还象当年一样,因为它们并不知人间的愁苦,可是我怎能消受得了,如今朱颜已改,愁不胜愁,愁思滚滚,真如同春江潮水东流不止。在这首词中,李煜抚今追昔,把过去的欢乐与眼下的愁苦直接加以对比,强烈显示往昔的故国风物值得怀恋,现时的境遇无法忍受,感慨深沉,词意自然。
全词句句以具体景物为直接表现对象,形象建立在对于对象的感觉乃至往事追怀之上,句无空发,词无空叹。说不尽的往事,以“春花秋月”的回想为内容;是“小楼昨夜又东风”,引起故国月明的伤心回忆。由雕栏玉砌仍在,想到人的红颜已改;而欲说愁情之多,又引来了一江东流的春水。景物全是处于时间变化中的关情对象,又用回味的方法细加咀嚼,使人易于共鸣。全词中许多虚词用得很有分量, “不堪”、“应犹”、“只是”、“恰似”,它们使词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步步加强。
-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食鱼无反。》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作品赏析【简析】:写诗人走出官衙,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 【意思】怀春之心还是不要和春花 争发竞放吧,寸寸相思最终只能带来失 望,化作点点灰烬。春心:男女爱恋之 心、相思之情。相思
-
名言: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注释: 吝: 吝惜。从善: 听从好的, 正确的意见。如流: 象流水一样, 比喻迅速。 句意: 要勇于改正错误, 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出处: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
【4433】多样性红利(〔美〕斯科特·佩奇著,贾拥民译,浙江教育出版社,43 4万字,2018年10月第1版,99 9元)5部分:[1]多样性认知工具;[
-
《教而勿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海棠·瑞鹧鸪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尤袤两行芳
-
《桃花·绯桃》咏桃花诗鉴赏 唐彦谦短墙荒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