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禅思哲理诗赏析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王昌龄①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②,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③。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注释】
①王昌龄:见宿裴氏山庄。
②稽首: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③嵇康(223—262或者224—263),字叔夜,本姓奚,谯郡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性格桀骜不驯,愤世嫉俗,因蔑视司马昭而招致杀身之祸。
【诗本事】
青年时代的王昌龄曾西行游历,后又入嵩山隐居学道。这首诗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赏评】
诗的开篇即直言自己对有道高人骑鹿云游、采药炼丹潇洒生活的钦慕:“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既而感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即刻身体力行:“稽首求丹经”,也欲如“发短耳何长”的仙人一样云游四方。被其至诚所感,道人“乃出怀中方”,然而遗憾的是,诗人披读再三,仍然“了不悟”。原来是自己愚拙不慧、凡根未净,因而迫切希望高士们能指点迷津,帮助自己挣脱尘俗的羁束,以实现夙愿。全诗巧妙地通过遇仙、求经、未悟、归问等形象的描写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生命的永恒与愉悦、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
后皇嘉树〔2〕,橘徕服兮〔3〕。受命不迁〔4〕,生南国兮〔5〕。 深固难徙〔6〕,更壹志兮〔7〕。绿叶素荣〔8〕,纷其可喜兮〔9〕。曾枝剡棘〔10〕,圆果抟兮〔11〕。青黄杂糅
-
[原 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
-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
卑湿沙头宅,连阴雨夜天。共听檐溜滴,心事两悠然。把酒循环饮,移床曲尺眠。莫言非故旧,相识已三年。
-
去年冬天,一个星期天的中午,窗外阳光灿烂,屋内暖气融融。闲来无事,我就和老妈有一句没一句地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就回到了过去,说到
-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
阮巷久芜沉,四弦有遗音。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
-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
草绿小平津,花开一水滨。今君不得意,辜负帝乡春。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阮君唯饮酒,陶令肯羞贫。阳羡风流地,沧江避世人。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青鸟迎孤棹,白云随一身。潮从秣陵上,月映石头新。未可逃名
-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