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
⑴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⑵春残:一作“残春”。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⑶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⑷怜:喜爱。
⑸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⑹溪上:一作“谷口”。
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剖析:诗人刻画“幽竹”所用的手法,综合全诗这是解题的一把钥匙,应是“对比”或者“反衬”而不是“拟人”。有两问,第二问重点要回答幽竹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3.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4.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5.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6.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4分)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一幅景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2、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3、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4、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5、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6、前两句写春末归乡所见,春残、鸟稀、花落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凄凉、空寂
7、全诗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春花、春鸟与幽竹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
8.前两句描绘出谷口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纷飞的暮春景象,(2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2分)
9.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亦可,拟人手法可酌情给分)(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1分)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1分)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1分)
二:
(1)诗的一、二两句中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4分)
(2)本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
(4)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诗人用“稀” “尽” “飞” ,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⑵本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在一、二两句写出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三四句中翠竹的“不改”,从而寄寓了作者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谷口的暮春景象(1分),以“春残”为总括,眼前是黄鸟稀少,辛夷花落尽,杏花纷飞(1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2分)。
(4)诗人借助反衬的手法写出翠竹“不改清阴”的品格,用春鸟、春花“稀、尽、飞”的“改”反衬出翠竹的“不改”(2分)。诗人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生动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2分)。
三: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答::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本诗记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运用了借景抒情、 和拟人等艺术手法,寄寓了诗人 之情。
答:对比 对幽竹的喜爱(对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诗篇大意】
山谷口的春色将去,黄莺鸟的鸣叫声也渐渐稀少,辛夷花落尽了,杏花也在飘飞。这时才觉得山窗下幽幽翠竹的可爱,依旧清阴浓郁似乎在等待我的归来。
-
〔杂言走笔〕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彀,“鸟”代“弓”]是我儿。一一口衔食。养得成毛衣。到大啁啾解游扬。各自东西南北飞。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凤凰九雏亦如此。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
-
脚还没踏上兰陵的土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诗就跳出了我的嘴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王安石的《定林所居》和陆游的《二月四日作》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王安石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失望。陆游则以冷峻的冬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担忧。两者的题材和情感都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苦涩与无奈。无论是王安石的《定林所居》还是陆游的《二月四日作》,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欣赏。
-
《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勖哉沧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有诗意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诗情画意的诗句,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富有诗意的诗词大全。诗情画意的诗句: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欧阳修2、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吴承恩
-
精品唐诗之杜甫《绝句四首(其三)》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成都的草堂。头两句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写出了一幅明丽的春天的图
-
沈从文是个写文章的人。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写文章的人不就是作家么?不,这并不一定就是一回事,我在中学里就开始读沈从文的文章了。读过《边城》、《湘行散记》,觉得很喜欢。他的小说我读得不多,可是我知道他写
-
《舜发于畎亩之中》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诗人以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舜发迹于平凡的田园为主题,表达了励志奋斗、力图进取的含义。舜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努力在田园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伟大的帝王。诗句简练而深入人心,激励读者不论身处何地,坚持努力追求梦想,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整首诗既让人感叹天地之间平凡人也能成就非凡,又向人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鼓舞人心。诗人用简洁却富有力量的语言,将舜的故事传承下来,并以此激励人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