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侄孙湘】韩愈的侄孙,韩湘。

【问题】
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2.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_________.
3.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 , 。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6、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2分)
8.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9.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10. 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D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5.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6、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
7、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8.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慨,还蕴含着诗人不屈不扰,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9.诗人把百感交集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一句回顾,一句前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马不前”里,流露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就出纯似美酒的一联诗,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10、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二:
1、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2.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3.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4.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一封朝奏九重天。
5.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6、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①写被贬原因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8.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9、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10、“一封早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1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1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13、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猜你喜欢
  • 《日月之形》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又问予以“日月之形,如丸耶? 如扇耶?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予对曰:“

  • 刘禹锡《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全诗赏析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同此赏芳月,几人有华筵。杯行勿遽辞,好醉逸三年。

  • 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鉴赏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宋】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

  • 韦应物《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全诗赏析

    满城怜傲吏,终日赋新诗。请报淮阴客,春帆浪作期。

  •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全诗赏析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名言: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注释: 化: 感化。俗: 此指好的习俗。 句意: 感化人民, 形成良好风俗, 那就必须依靠教育。 出处: 《礼记·学记》

  •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

    【5487】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意〕亚历山德罗·委佐齐主编,〔意〕安格尼斯·赛巴托著,胡栾译,东方出版社,99万字,2020年6月第1版

  • 酬张少府——王维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前半首颇易了解,言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 山水名胜诗之《一线天》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清)李雯 云里石头开锦缝, 从来不许嵌斜阳①。 何人仰见通霄路②, 一尺青天万尺长。 【题解】 一线天在黄山南部玉屏峰,为登玉屏峰顶之要道。道在两峰之间,狭长如巷,只容一人通过,仰望高空,无垠蓝天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