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暗香·旧时月色》阅读答案及赏析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1. 张炎在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和靖指的是北宋哪位诗人?姜夔咏梅词的调名出自该诗人的山园小梅,请写出与此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 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 林逋(1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对1句就可得1分)
2.①通过今昔对比,抒写盛衰之感。如由“旧时月色”展开回忆,到“而今渐老”回到现实(或现实中的“叹寄与路遥”与“相忆”“长记”引出往昔的“携手”),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跌宕变化,情感的波澜起伏。(手法1分,情感1分,例子1分)。②最后两句写梅花的凋落飘零,“又片片吹尽也”,语似平淡却满含感叹惋惜之情。“几时见得”,一语双关,梅花何时开?相忆之人何时再逢?语义重叠,韵味深长。(手法1分,情感1分)
简析
作品无句非梅,同时又借梅喻人。起句写旧时豪情,以月色、梅花勾连过去和现在,唤起与玉人月下摘梅的回忆;随即以“而今”转到当前,“长记”二字追忆赏梅雅事;末句又回到当下,惋惜片片落梅,暗含故人不知何日重逢之意。
-
诗的首联是大难之后的感喟之词。“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古人感叹世事变迁,常以物是人非相称。而在这清初的十年中,经历了生死交关的艰难历程不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诗人和朱四辅都是经过了曲折艰辛的“辛苦”归程,九死一生,才得以“
-
【3906】新论语(〔春秋〕孔子述,孔门弟子撰;钱宁重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7 5万字,2016年9月第1版,45元)△内编:孔子之语—
-
白居易《卖骆马》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注释】 (1)骆马:诗人骑的马,因其高大如骆驼,故名骆马。 (2)五年:此马供诗人出行有五年。 (3)项籍:秦末
-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疾影随形不觉至,千钧引缕不知绝。未若同心言,一言和同解千结。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割青草的小姑娘遍坡绿草野花都是她的小姊妹她能叫出所见野花的名字她能知道所見青草的习性她每割下一草一花嘴里都不由地唤出它们的美名然后
-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2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3 。 【释】 1.骆氏亭:所在不详。冯浩据本篇诗意,旁引白居易《过路氏山人野居小池诗》及杜牧《骆处士墓志》,认为亭系长庆前后骆
-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
七年级易错字和古诗词诠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哪些易错字和读音)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易错字和古诗词诠注,内容包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哪些易错字和读音,语文七年级上册易错字,七年级语文易错的字有什么。觊觎 jìyú 龃龉 jǔyǔ 囹圄 língyǔ 魍魉 wǎngliǎng 纨绔 wánkù 鳜鱼 guìyú 耄耋 màodié 饕
-
先秦有《诗经》、楚辞,汉朝有乐府,唐朝有唐诗,宋朝有宋词,且以上这些文学体裁中,不乏旷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