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千家诗中诗题又作:题北榭碑。
郎中:官名。
黄鹤楼:近在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
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武汉别名“江城”即来自“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流放的凄凉之感”2分,“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参考示例:“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2分)把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形象具体地抒写了迁谪的冷落凄凉之感。(2分)后两句诗人借联想(或想象)手法,(2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联想(或想象)到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2分) 后两句诗人化无形之声为有形之象,(2分)把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2分)

二: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 ,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1分)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作者被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译文:
一旦成为被贬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再也没有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有一股寒意袭来,就像置身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赏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李白于758年(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这首诗写他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猜你喜欢
  • 《苏武慢·雁落平沙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词中不说“鸣笳声起”,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 致夜莺 [英国]弥尔顿

    夜莺啊,森林里万籁俱寂,你夜间 在那百花盛开的枝头鸣奏; 叫情侣的心田充满新的盼头, 趁欢乐的时神把调顺的五月来招延: 你珠圆玉润催眠白天的丹凤眼, 在杜鹃张开笨拙的嘴巴前先鸣奏, 就预示情场得意;愿

  • 人不可以无耻。|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不可以无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洵《管仲论》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 ① ,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 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② 。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 ③ ,其祸蔓延,讫 简公 ④ ,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

  • 王昌龄《采莲曲》全诗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品赏析【注释】:[乱入]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 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全诗赏析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 有关于遗憾的名言名句大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

  • 有关于战备的名言名句大全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墨子·七患》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孙子·军争》 兵不可偃也,譬之

  • 寓言“黄公好谦”注释、翻译和解说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

  •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