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俗以俭,其弊为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制①俗②以俭,其弊③为奢。
【注释】①制:纠正。②俗:民风。③弊:弊病。
【释义】其弊病就在于奢侈,提倡节俭以纠正民风。
【点评】民风节俭则国家昌盛。
参考文献
王安石风俗
-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
-
【3522】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5 6万字,2016年7月第18次印刷,79元)△绪论、1—10卷:①东方:古老文明的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等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等”字的诗句,带有等字的诗句,含“等”字的诗词都行~求愈多愈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白居易《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元稹于元和四年(809)出任监察御史,该年三月出使东川,写下了《使东川》一组绝句。白居易写了12首和诗,《
-
《三苏名动京城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吾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
-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
该诗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名游寺主题。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得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后的感受。领会了佛理,
-
[宋]洪咨夔 天理从来屈有信,东风到处物皆春。门前骢马权奇种,台上慈乌反哺心。 花鸟屐,柳湖尊,好将长健傲长贫。诸孙认取衰翁意,插架读书不负人。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
-
胡铨被贬谪崖州,时值重阳,州长官向他征诗,然海南气候不同,菊花至节未开,深知身居异乡对度节观光亦不不感兴趣,只是敷衍应酬而已。记得当年在京城每年重阳菊花盛开,赏花赋诗好不热闹,于是思归京都为国效劳之心情顿时涌现。这首诗表现胡铨时逢佳节倍
-
寿桃图 现代·赵子云作 纸本设色 藏上海市豫园 清末民初海上画派中开金石味大写意花木竹石画的吴昌硕,他的缶庐画风不仅风靡大江南北,而且远及海内外,习之者众,迄今不衰,而确能传其衣钵、攫其形态、汲其神髓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