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①别院:指正院侧旁的小院,是休闲的居所。②明:石榴花开得火红。③流莺,在树间飞来飞去的黄莺。

【参考译文】
夏日,别院深深,竹席清凉,窗外的榴花盛开。虽是正午时分,因绿树成荫却也清幽凉爽,梦中似乎听到黄莺在啼鸣。
【文学常识】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人。北宋诗人,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诗风豪隽超迈,有些小诗写得十分精致。

【阅读训练】
一:
1.此诗中的“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
2.石榴开花红似火,应该很刺眼,但这首诗因为用了一个“____”字而不觉得刺眼。
3.第四句中的“梦觉”说明诗人曾昼寝,前面第___句中的“____”字已做了伏笔。
4.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
5.苏舜钦的过苏州中有一句:“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不仅上下句对偶,而且句中对偶。请说说句中是如何对偶的?
【参考答案】
1.清
2.帘(隔帘而望榴花)
3.一 席
4.并不矛盾。因为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清幽。
5.“绿树”对“白鹭”,“近水”对“远山”。

二: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3、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 字左右。
答案
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3、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三:
阅读答案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答: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3)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夏意”呢?(2分)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写出两个得2分)
(4)请对诗的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3分)
正午时分,树荫浓郁,睡梦中,听得黄莺声声鸣叫。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黄莺的鸣叫声来衬托出小院环境的幽深宁谧,表现出诗人当时心情的恬适。(3分)

四:
①此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答: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②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答: 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③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答: 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五: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 。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3)“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2分,答“深深”、“满”、“一声”也可以,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2)清凉(1分)
(3)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4)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4分)


译文: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赏析:http://www.exam58.com/gushi/4429.html
夏意是宋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小题。(8分)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题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 。(1分)
【小题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七绝/绝句/近体诗(1分)
【小题2】A(3分)
【小题3】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写法(1分),苏诗用流莺的叫声(1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杨诗用小虫的叫声(1分)衬出夏夜的安静。(写出清幽或安静,1分)
猜你喜欢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天下用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烈祖》情诗三百首赏析

    烈祖 作者: 高华 【本书体例】

  • 《辞和气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辞和气平【原典】凡人语及①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唯韩魏公②不然。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③处,辞和气平,如道④寻常

  • 时代之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4306】时代之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刘海涛著,红旗出版社,19 6万字,2018年2月第1版,48元)8章:[1]新的起点;[2]

  •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全诗赏析

    豪俊初未遇,其迹或脱略。代公尉通泉,放意何自若。及夫登衮冕,直气森喷保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定策神龙后,宫中翕清廓。俄顷辨尊亲,指挥存顾托。群公有惭色,王室无削弱。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我行得遗

  • 《比闻赵季茂春板舆行春甚乐予跃然效之是日乃赏析》

    【原题】:比闻赵季茂春板舆行春甚乐予跃然效之是日乃值大风雨昏后倦归则素月流天仍复晴矣自此连日春色尤浓杏已过雨红英满地怅然有作因寄

  • 苏轼《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 初次见面语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次见面语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古诗词,求一个关于初次相见的诗句,初次见面的诗句有:请大家分析一下。荷叶杯 韦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冬

  • 柳永《凤归云》全诗鉴赏

    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况佳人、尽天外行云,掌上飞燕。向玳筵、一一皆妙眩长是因酒沉迷,被花萦绊。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簦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

  •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全诗赏析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