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闲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结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意蕴深涵。(1分)以春雨过后野草蔓生之景象描述,既流露出大好春光消尽的烦恼以及被贬退居后生活的压抑;(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又有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以及对得势猖狂的变法派的愤怒。(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诗题“闲居”,与此诗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生活并不是悠闲自在,而是内外交困,诗人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2分)诗的一二句展示的是老朋友纷纷与诗人断绝来往后门庭冷落的景象,感叹人情世态的炎凉。(2分)诗三四句突现的是家童趁主人无心料理而偷懒致使庭院雨后野草丛生的图景,表达无奈的感叹和对国事的忧愁。(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闲居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国家政治日渐颓废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是苏轼的一幅名画。画中描绘了一幅蔚蓝天空下的田园风光和飘渺的雨雾景观。雨雾缭绕的田野和静谧的村庄形成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恰到好处的色彩,将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作既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表达了对宁静和平静生活的向往。这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苏轼艺术成就的体现。通过欣赏《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能体味到其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早年即有诗名。
-
此词以一个仙凡恋爱的故事起头,写词人与情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之情。整首词通篇对偶,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 首句“桃溪”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
-
英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尔德·品特*的三幕剧,是“荒诞派”戏剧名作之一。写于1957年,1958年4月28日由剑桥艺术剧院首次演出。5月
-
宋词典故·大泽龙蛇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初,叔向之母妬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其子皆谏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晋·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
风一吹,灿然的花就占领了整个村庄,在树枝上插满了它们的旗。村子,是它们储存花香的兵营。青砖灰瓦的屋子,是它们的天。故园,十里花香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古诗词的内容梳理,内容包括初中语文文言文、诗词的内容归纳,初中语文古诗归纳,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整理。一共有50篇(首)古诗文,其中16篇古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考试必须从16篇中出 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给孩子的古诗词的感受,内容包括小学生读古诗的收获和感受,给孩子的诗读后感800,关于儿童的古诗感受。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三十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