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王安石《孤桐》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安石《孤桐》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
(2)这首使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
(3)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 (2分)
(4)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5)请你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4分)
(6)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淡你的看法。(4分)
7.王安石的孤桐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5分)
8.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咏物。
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3、根深叶茂,高大粗壮。(2分)
4、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分)
5、孤寂(孤傲、孤高)、正直、虚心、顽强(不屈)、奉献等等。
6、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
7.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壮,越暴晒越是茁壮。
8.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坚强不屈、虚心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决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注释
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弥:更加。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怨恨。
斫:砍,斩。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
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这首诗。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可能的思考写作过程,从中体会一下如何写诗。

写诗,首先要立意。按照当时的情形,这首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当然应该表达作者的情怀和意志。这就要描写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表现自己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较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愿望和理想。

其次是构思。依据立意构思,要考虑取象、全诗的整体结构、意脉、韵味、表现手法,等等,在头脑中绘出这首诗的蓝图。构思中,首先是取象。作者经过思考,认为自己与“孤桐”很相像,于是决定以“孤桐”为象,来写这首诗。当然也要考虑到表现手法、全诗的结构。由于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须考虑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兼及抒情;其次是结构,就得是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各用几句几联,这样,一首诗的大体情形就定下来了。

按照这样的构思,开篇就得描写孤桐。所以诗的开篇这样写道:“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这一联写出了孤桐的一个特征,靠环境和自己的努力,长得高大挺拔;第二联“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继续写孤桐的特征,即正直伟岸,中间虚心;第三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依旧继续写孤桐的特征,在阳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强壮,树阴更浓。这三联都是描写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则是写孤桐的理想和抱负的。这样,这首诗,就按照构思的路子完成了全篇。

这首诗的结构就没有运用律诗“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而是采取了由描写和抒情两部分相结合的方法写来,结构简单明了。这首诗的意脉更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前三联从不同方面来描写孤桐,最后一联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这首诗中充满了正气,具有了正气磅礴的气象。诗中也颇具韵味,因为诗中本没有写人,而是写的孤桐,写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虚心等特征,还运用典故写出它的理想、志向等情形。但谁都知道,诗中所写之物,实际上都是托物写人的。再由孤桐联想到人,就体会到诗的韵味了。原来这首诗是王安石通过写孤桐,表现自己在改革中,虽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凭借自己的正直虚心、坚强有力、品格端正,把新法坚决推行下去的决心和意志。

诗中运用的典故尤其有韵味。“五弦琴”实际是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孔子家语•辨乐解中说到的虞舜弹五弦琴唱南风诗,其意为南风多么和畅啊,它会消除百姓的怨恨。另一个是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地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从火里抢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烧焦,故称焦尾琴,琴声特别优美。这两个故事,透露出孤桐的内在气质、品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厚意义,即在诗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义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怀。

从以上的体会,可以悟出一些写诗的道理,即首先立意,然后构思、取象、安排结构,考虑意脉、气象、表现手法、语言等等,再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知此,并付诸实践,会有很大益处的。成熟的作者当然不用费此周折了。
猜你喜欢
  •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

    名言: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 注释: 服世: 使世人信服。约: 约束。忿(fen奋): 忿怒。 句意: 胜利了不骄傲, 所以能使人信服; 约束自己不发怒, 所以能使邻国服从。 出处

  • 《优孟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何国栋 【本书体例】

  • 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全诗鉴赏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间关络脉中,性命寄毛粟。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子言吾有

  • 《张雪芳》味道散文赏析

    我挑起一筷子青菜,慢慢放入嘴里,细细地咀嚼了几下,咸淡倒适宜,只是油水不多,感觉干干的,就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没啥味道。我不禁笑

  •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梁启超《谭嗣同》原文、鉴赏和解析

    谭嗣同 梁启超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

  • 有祝福寓意的古诗词(代表祝福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祝福寓意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示祝愿的诗句,求几句带有祝福意思的唯美古文句子,古人表达祝愿的诗词。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名言: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注释: 济: 助, 这里是加入的意思。专壹: 只是发出同一个声音。 句意: 如果用水加入水中, 谁能喝它?如果琴瑟发出同样的声音, 谁能听它?

  • 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全诗赏析

    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

  • 明月不谙离别苦

    明月不谙离别苦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擅长辞令,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词最工,风格清而疏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