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钱继章《鹧鸪天·酬孝峙》阅读答案及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钱继章《鹧鸪天·酬孝峙》阅读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 酬孝峙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阅读答案
(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赏析:
明末清初之际,在江山易主、风云激荡的严酷现实中,有些高尚正直的知识分子、维护民族尊严,以凛然正气面对满清贵族的血腥屠刀,这首词,就是词人以简洁劲拔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自己形象的写照为中国词史留下的一幅爱国词人的肖像画。
这位爱国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铮铮地睥睨环宇;一付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也就是这个爱国词人,时或轻拄手仗闲适地慢步远瞻;时或戏把鱼网以临水捕鱼而消遣光阴……请他出任官职吗?回答是:“干不了!”阵阵炎热的东南呵,未能驱除池亭的褥暑;而他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气。
上片以“发短”突兀而起,气势逼人,发人深思: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旋即颁布了强制汉人梳结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雉发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作开篇即以“发短”暗对满清的长辫,确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继之以“髯长”一语,即反衬了“发短”的鲜明形象,又以长髯飘胸显示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再配上棱棱眉骨,炯炯眼神,一下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于纸面。明朝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空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人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人,故词人着意点示:我因忧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于僧”。一个“怪”字传递了多少不表述却不难意会的衷曲。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霜侵”两句则是词人心态境象的比拟式描摹,着力传达其坚强。艺术上由表入里,由近致远,由风貌到气质,从而丝丝入扣地镲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
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申述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用“折腰”代替“做官”,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共同渲染着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激着、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势禄(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淋沐雨的凄楚生活,却始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正是诗词的生命所在。
作为柳州词派之中坚作家的著名诗人,钱继章以本词的高超造诣,为柳州派赢得了词史上的不朽地位。
猜你喜欢
  • 《古文·就亭记》鉴赏

    古文·就亭记 施闰章地有乐乎游观(1),事不烦

  • 山坡羊·道情·宋方壶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 白居易《洛阳春》全诗赏析

    洛阳陌上春长在,昔别今来二十年。唯觅少年心不得,其余万事尽依然。

  • 龙年谈龙 柯灵

    龙年谈龙,根据“×年谈×”的旧例,可以算是历久常新的时髦话题,我不揣浅陋,也想来一次东施效颦。过去历次政治运动揭幕,总要紧锣密鼓,郑重宣称该运动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及时的”。龙年谈龙是否必要我不敢担保

  • 苏轼《薏苡》全诗鉴赏

    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谗言风雨过,瘴疠久亦亡。两俱不足治,但爱草木长。草木各有宜,珍产骈南荒。绛囊悬荔支,雪粉剖桄榔。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舂为芡珠圆,炊作菰米香。子美拾橡

  • 左传全集《晋文公围原》原文赏析与注解

    晋文公围原 (僖公二十五年) 【题解】 晋文公率兵平定了王室之乱,周襄王非常高兴就把本属于王室的原地等赏赐给了晋国。本来那里

  • 白居易《秋房夜》全诗赏析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注释、译文和评说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韩非子·解老》) 【注释】 趋舍:取舍,指追求和抛

  • 名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名诗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美丽的冬季景色。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雪花飘落在红墙黄瓦之上,山脉和树木都被覆盖上了洁白的雪。诗中抒发了对雪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藏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呼应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更体现了对祖国山水的深深眷恋。这首诗让人们感慨于中国的壮美景色,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吉日》原文与鉴赏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