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寓壶源僧舍》阅读答案
吴儆
风檐浙浙褪新青,书展残灯翳复明。
读罢离骚还独坐,此时此夜若为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题表明写的是夜间情景,“寓”字表明诗人在寄居中写作,“僧舍”表明这是一个幽深僻静之处。
B.第一句写居室之外的环境。“风檐浙浙”写吹到屋檐下的浙浙风声,用声音烘托出夜深人静的境界。
C.“褪新青”三字写草木在风声中渐渐消退了青青之色,诗人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出秋天的悄悄降临。
D.第二句写居室之内,诗人展卷夜读,“残”写出了气氛的凄清,“翳复明”表现了诗人读书的疲倦。
E.第三句点出所读的书是离骚,而且是独自一人;“独坐”二字让人体会到诗人凝神深思的神态。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D(AD(“寓壶源僧舍”只能表明诗人寓居佛寺,不能表明写的是夜间情景;“幽深僻静之处”没有依据。D“翳复明”表现的是诗人读书的专注,不是“读书的疲倦”)
2、全诗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僧舍环境的幽静冷寂反衬出诗人独坐读离骚时心潮的起伏和孤寂之情。
二
1.请就本诗写室外之景时,使用的衬托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诗写室外之景,诗人以声与色反衬出僧舍环境的幽暗寂静,反衬出诗人夜读离骚时所产生的复杂心情“风檐淅淅”写吹到屋檐下的淅淅风声,以声衬静,有力渲染出僧舍幽静的氛围“褪新青”写草木在风声中渐渐消退了青青之色,用色彩的变化表现出秋天的悄悄降临。
2.有人说第二句诗中的“残”字用得很巧妙,情做简要赏析
答:残字写出光线的暗淡,写出时间已近深夜 ,写出当时的气氛很凄凉,残灯之下,世人的视力能翳而复明,表现出诗人读书时精神的专注。
-
《有德行之人,素行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过昭关》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剑赠津父”条。又,《吴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员与胜奔吴,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
-
秋 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首诗是秋瑾于一九○五年春,再度去日本时于舟中所作。《秋
-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坐见苍林变,清辉怆已休。
-
无妨自是莫相非,清浊高低各有归。鸾鹤群中彩云里,几时曾见喘鸢飞?
-
【原题】:王治中招余饮丹阳刘公雪苑英公在座主人俾余坐中席僧居左道居右众宾列坐两傍曰道之所在也余敢当此哉为诗以谢之
-
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 ① 于前,不可类之 ② ,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
-
又到了落雪时节,这是今冬的第一场雪!伫立窗前,凝视外面默默飘舞的雪花,不知怎的,我抑不住有一种若有若无的往事犹萦之感。尽管眼前海滨
-
《先秦散文·韩非子·五蠹》原文鉴赏 上古之世
-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