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将至海州明山有作》阅读答案
张耒
望望孤城沧海边,好云深处是人烟。
鸟飞山静晴秋日,水阔人闲熟稻天。
旂影远摇沽酒市,棹歌归去隔村船。
功名富贵非吾事,誓斸明山数亩田。
(选自宋诗钞)
[注]①绍圣初年,张耒因元祜党籍案被贬谪到润州当官,途经海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望”字领起全诗,以旷远的沧海和美丽的云海衬托海州的地理和景观。
B.颔联以“鸟飞”衬托明山的宁静,以“熟稻”无人收割和“人闲”形成反差。
C.颈联“旂影”和“棹歌”,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表现当地生活的闲适。
D.尾联“非吾事”直抒胸臆,与前三联相比,陡然提高声调,把情感推向高潮。
E.作者围绕海州风土人情,从多个角度宛转地加以表现,营造汪洋浓郁的意境。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B E(B 项,以“熟稻”无人收割和“人闲”形成反差,理解有误;E 项,“汪洋浓郁”有误,应为“冲淡”)
2.①前三联描绘一幅海州美好的山光水色图,表现了作者对海州风土人情的喜爱。②尾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功名富贵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③作者说自己要去明山耕田种地, 一个“誓”字表明自己向往田园,有意归隐。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
数日自穿凿,引泉来近陂。寻渠通咽处,绕岸待清时。深好求鱼养,闲堪与鹤期。幽声听难尽,入夜睡常迟。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贞观七年(633) 赐封永兴公,人称“虞永兴”。为“唐初四大家”之一。虞世南书法幼年承智永禅师亲授,得王氏真传。由于唐太宗李世民
-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 奉生
名言: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
-
【注释】:高观国的这首词十分生动贴切地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 ,并藉以抒发了心中的畅快感情,措词精当,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词写的委婉奇妙,人与周围的景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格调十分高雅。虽然全词短小,但写的情趣横生。上片,词人选取早春季节司空见惯
-
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飞檐临古道,高榜观游人。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茆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 【译注】走到水流的尽头,坐下来看 云雾冉冉升起。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走到某 处,坐下来观看景物,身心闲静。亦用以 形容游山历水,
-
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五年不踏江头路,梦逐东风泛蘋芷。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明年我复在江湖,知君对花三叹息。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罗宗强教授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一书中指出:“盛唐诗歌创作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想倾向,是追求兴
-
[元]马致远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
左思:蜀都赋(节选) 左思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陆所凑,兼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