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作者:admin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4-05-10 阅读:0

本文介绍了林黛玉创作的乐府诗代别离·秋窗风雨夕,通过这首诗详细描绘了林黛玉在风雨交加的秋夜中感受到的离愁别绪。全文首先分析了诗的结构,分为首尾两段和中间一段,并分别进行了概括。然后详细解析了诗的每一部分,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林黛玉对离人的思念之情。联系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分析了这首诗预示着八十回后宝黛远隔两地、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情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林黛玉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林黛玉

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林黛玉卧病潇湘馆,翻阅乐府杂稿,当读到“秋闺怨”、“别离怨”等词时,不禁有感于中,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

代别离和春江花月夜都是乐府旧题。代,拟作,黛玉假托此诗系为离人拟作。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久负盛名,此诗即模仿张诗而作。秋窗风雨夕是黛玉自定的诗题,全诗以秋窗风雨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具体景物的形象描绘,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人的满怀愁绪,情思凄苦,格调低沉,反映出封建势力给她造成的沉重精神压力,以及她无法找到出路也无力进行抗争的苦闷心情。它与张若虚以春江月圆之夜为背景,表现游子对爱人的思念,充溢着恬静自然之美的春江花月夜歌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段:首尾四句为第一、第三段,中间为第二段。第一段点秋窗风雨夕之题意,先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概写秋夜之景,再以“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转写秋窗风雨,以“凄凉”二字初点诗人之情绪特征。“耿耿”一词双关,既形容灯火微明,又兼指诗人愁绪满怀而无法排遣。四句叠用六个“秋”字,造成一种凄惋的气氛,为下面的具体抒写做了铺垫。

第二段共十二句,细致描绘了离人在风雨秋夜通宵不眠的哀伤寂寞情怀。先以“助秋风雨来何速”的提问承上句“那堪风雨助凄凉”,重复使用“风雨”、“助”等词与上段钩连呼应,然后以“惊破秋窗秋梦绿”转入对离人的大段描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人在梦中,本来还可以“一晌贪欢”,暂时解脱一下;可是速来的秋风秋雨声,偏偏把诗人惊醒,因此,她“抱得秋情不忍眠”,只好“自向秋屏移泪烛”了。所谓“秋情”,就是诗人由秋窗风雨而引起的哀伤之情;“泪烛”,源于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诗句。这里诗人赋予蜡烛以人的感情,它流下的烛油,也象是离人的眼泪。“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进一步点出了“秋情”即“离情”,这就首次在诗中点及了代别离之题意。爇(ruo),燃烧;短檠(jing),矮小的蜡台。诗人满怀离情,沉入愁思,眼看着烛光摇曳,烛泪将尽,似将燃及烛台,寓有“孤灯挑尽未成眠”之意。在辗转反侧中,她在想象:“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这两句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以秋夜风雨的无所不在喻离情愁绪的遍及人间,以实写虚,言简意赅。春江花月夜在这两句设问后即转入描绘处于相思愁苦之中的离人,此诗亦仿其格,转写离人在连宵风雨中度过不眠之夜的情景:“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残漏”,指更漏已残,天将拂晓;“脉脉”,形容细雨连绵;“飕飕”,形容风声尖利。这四句,从诗人对风雨的感觉写出她哀愁之深沉,象征着封建主义对具有叛逆性格的诗人所造成的沉重精神压力。

第三段“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以终夜流泪不寐的诗人在清晨的感受结束全诗。前两句写秋夜风雨之后小院的晨景:院中雾气迷蒙,点点滴滴的水珠还在稀疏的竹林和半开半掩的窗前回响,风雨虽停而凄凉之感有增无已。后两句刻画泪湿窗纱的诗人的形象:“眼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她竟没有留意夜间的风雨是什么时候停止的,因为她的心完全沉浸在对远人的思念之中。

全诗音调低沉,充满了离愁别恨。细玩诗意,又不象抒发诗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之感。这时,她的意中人宝玉尚在身边,那么她怀念的远人又是谁呢?据枉凝眉曲及有关脂批,八十回后有宝、黛远隔两地、相思而不能见面的情节。朱淡文先生认为:作者让黛玉拟作乐府代别离,或有以此诗预示八十回以后情节的可能。这是很有见地的。枉凝眉曲云:“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秋窗风雨夕这篇歌行不正是这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情的写照吗?

  • 下一篇: 没有了
  • 猜你喜欢
    • “兵者,国之大事”注释、译文和评说

      孙子曰:兵 ① 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第一》) 【注释】 ①兵:此处指战争。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

    • 古代诗文名篇之白行简传奇《李娃传》原文、鉴赏和解读

      白行简传奇《李娃传》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 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

    • 谭嗣同的莽苍苍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关于他的字号,他在《寥天一阁文·先妣徐夫人逸事状》记:“生既十二年,染疫独厚……短死三日,仍更苏。……大人以是字嗣同复生矣。”又,《三十自纪》记:时局

    • 《陈涉世家》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陈涉世家》是一首描写中国历史上著名起义领袖陈胜的诗歌。该诗语句通顺,内容丰富,既有陈胜的个人事迹,也有对其背后历史背景的描绘。该诗不仅为陈胜塑造了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压迫统治的不满。通过赏析《陈涉世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探寻历史中的英雄与伟人。

    • 陈子昂《题李三书斋 崇嗣》全诗赏析

      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声容何足恃。荣吝坐相矜。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征。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 朱自清《重庆行记》原文、导读、鉴赏和赏析

      在这篇《重庆行记》中,朱自清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1944年夏天在重庆的所见所感。文章通过“飞”、“热”、“行”、“衣”四个部分,分别展示了作者对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象。在“飞”部分,作者通过对比乘船和乘飞机的体验,表达了对“海阔天空”的失望和对飞机速度的赞叹。在“热”部分,作者描述了重庆炎热的

    • 礼记全集《问丧》原文赏析与注解

      问丧 【题解】 郑玄说:“名曰《问丧》者,以其善问居丧之礼所由也。”本篇前半部分记述居丧哭泣的礼节,后半部分以问答形式解释了袒

    • 古诗词《甘州》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甲寅元日,赵敬甫见过 又东风唤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趁晴梢剩雪,斜阳小立,人影珊珊。避地依然沧海,险梦逐潮还。一样貂裘冷,不似长安。 多少悲笳声里,认匆匆过客,草草辛盘。引吴钩不语,酒罢玉犀寒。总休问

    • 有关于果断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果断(resolution),就是在处理事情时要决断,不犹豫。 [析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会遇到许多抉择,这时就需要果断决策。果断是抓住机遇的钥匙,果断者会迅速地作出合理的选择。

    • 白居易《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全诗赏析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