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景物描写的作用古诗词(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景物描写的作用古诗词(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1.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揭示出客观事物的特殊联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达到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虽则,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被称做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然而,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犹能感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2.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揭示出客观事物的特殊联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达到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语)。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

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虽则,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

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被称做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

然而,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

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犹能感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

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3.古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句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时的景物。

【2011年宿迁卷】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梅子、芭蕉、柳花。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诗句出自于:杜甫绝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诗句出自于:辛弃疾西江月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古诗句出自于: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古诗句出自于: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古诗句出自于: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句出自于: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诗句出自于:浩然过故人庄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古诗句出自于:文天祥过伶仃洋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古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古诗句出自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古诗句出自于:李白早发白帝城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古诗句出自于:王昌龄出塞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古诗句出自于:贺知章咏柳

1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古诗句出自于:杜甫绝句

1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句出自于:宋.朱熹春日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诗句出自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1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古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古诗句出自于:王维鸟鸣涧

1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古诗句出自于:韦应物滁州西涧

景物描写的作用古<a href=/tag/8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诗词</a>

猜你喜欢
  •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高适《咏史》全诗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品赏析[注释](1)前两句:绨袍,粗丝绵之袍。范叔,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这两句讲述了一个典故: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

  • 王蒙谈文化自信

    【3682】王蒙谈文化自信(王蒙著,人民出版社,16 4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55元)△这本书,作者围绕“文化自信”的主题,探讨文化自信的

  • 欧阳修《贺圣朝影/添声杨柳枝》全诗鉴赏

    白雪梨花红粉桃。露华高。垂杨慢舞绿丝绦。草如袍。风过小池轻浪起,似江皋。千金莫惜买香醪。且陶陶。

  •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名言: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注释: 子: 指姑娘。汤:“鲁诗”作“荡”, 古通用。摇荡, 摇摆。这里形容舞姿。宛丘: 中央宽平的圆形高地

  • 钟叔河《因何读书》随笔

    因何读书我因为寂寞,所以读书。东坡云:“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如今正是六月天,到岁末还早,

  •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春天春色词作鉴赏

    春景之美好,也并非只有文士才能感受,但春去的惋惜,却似乎只有文人感觉得更为深切。梁曾算得是位洒脱的词人了,当他在风光旖旎的西湖畔“送春”时,也终究难以为之释怀。

  • 凭阑人·江夜·张可久

    凭阑人·江夜 张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弹玉筝。 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

  •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赏析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诗鉴赏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 柳永《受恩深》全诗鉴赏

    雅致装庭宇。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刚被金钱妒。拟买断秋天,容易独步。粉蝶无情蜂已去。要上金尊,惟有诗人鸳鸯浦。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