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古诗词花心动(赵鼎)(古诗词阳春白雪)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诗词花心动(赵鼎)(古诗词阳春白雪)

1.古诗词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近义词:白雪阳春、鲲鹏图南、曲高和寡

反义词:阳阿薤露、雅俗共赏、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例句:

这首词当属阳春白雪之列。

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你的论调都是阳春白雪,不适合我们这些粗人。

萧邦的许多纲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高雅。

妈妈昨天告诉了我“阳春白雪”这个成语的出处。

网游和电影,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

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我的作品属下里巴人,他的才真正称得上阳春白雪。

你这首诗格调高雅,真是阳春白雪,可以媲美李白杜甫

语调不停变化,有时是阳春白雪,有时是下里巴人。

这种阳春白雪的作品,不是我们下里巴人所能欣赏的。

这篇文章格调高雅,阳春白雪。

我们既要会欣赏下里巴人,也要会欣赏阳春白雪。

2.阳春白雪的诗句

1. 相思·展颦蛾 宋 吕胜己

展颦蛾。抹流波。并插玲珑碧玉梭。松分两髻螺。晓霜和。冻轻呵。拍罢阳春白雪歌。偎人春意多。

2.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宋 赵鼎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3. 壶中天·念奴娇 宋 锦溪

骑鲸直上,问妲娥何日,天生英杰。笑下琼楼,还报道,甫近迎长佳节。万里无云,一天如水,拥出新团月。正当此夜,文星飞下天阙。蟾苑元有高枝,至今犹待,自是无心折。只爱林泉供笑傲,吟出阳春白雪。冠玉精神,希夷仙种,秘受长生诀。蓬壶不老,待看兰玉英发。

3.古诗词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近义词:白雪阳春、鲲鹏图南、曲高和寡 反义词:阳阿薤露、雅俗共赏、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例句: 这首词当属阳春白雪之列。 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你的论调都是阳春白雪,不适合我们这些粗人。 萧邦的许多纲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高雅。

妈妈昨天告诉了我“阳春白雪”这个成语的出处。 网游和电影,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

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我的作品属下里巴人,他的才真正称得上阳春白雪。

你这首诗格调高雅,真是阳春白雪,可以媲美李白、杜甫。 语调不停变化,有时是阳春白雪,有时是下里巴人。

这种阳春白雪的作品,不是我们下里巴人所能欣赏的。 这篇文章格调高雅,阳春白雪。

我们既要会欣赏下里巴人,也要会欣赏阳春白雪。

4.赵鼎的点绛唇·春愁解释与赏析

赵鼎的点绛唇·春愁解释: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

清明时节多风雨,只是这风雨夜过园林,那闹春杏花被吹落殆尽。赏析: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

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那么此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

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的失望就越发浓重。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的闲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

伤春愁春只是此词的表层含义,人生的喟叹,世事的忧虑,才是此词的深层含义。下篇以“消瘦休文”自比。

沈约病中日益消瘦,以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故此后人常以“沈腰”来比喻消瘦。

“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春衫裉”即春衫宽。

这两句说的是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顿”字以时间之短与衣衫之宽的对比突出消瘦之快,“顿”还有惊奇、感叹、无奈等复杂感情。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这三句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

这三句说的是清明已近,那闹春杏花已吹落殆尽,春色将老“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

清明时节多风雨,若再有风雨夜过园林,无多春色还能留几分呢?东风带来春雨,催开百花,然而东风又吹老园林,送走春色,所以宋人常有“东风恶”之语。“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

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这首词属于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

譬如词的结尾,写的是日暮花落之景。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去,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

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这首词写春景,抒离恨。

上篇写室内情景。香冷金猊,梦回鸳帐,离恨一枕,悄无人问。

下篇写室外景色。清明节近,杏花随风,薄暮来临,东风渐紧。

委婉柔媚,意境幽美。点绛唇·春愁 作者:赵鼎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

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点绛唇·春愁是南宋作家赵鼎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

作者简介: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宋徽宗元丰八年生,宋代解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宋徽宗崇宁五年举进士。

宋绍兴四年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次年为宋高宗时的宰相。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

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在朝中与秦桧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最终绝食自杀。

古诗词花心动(赵鼎)

猜你喜欢
  •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全诗赏析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

  • 《祝英台近·晚春赏析》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

  • 不食嗟来之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食嗟来之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三言二拍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所编 《喻世明言》(又名 《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与明凌濛初所撰《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种各收白话短篇小说四十篇。明代中后期,读者的审美

  • 典故“洞庭张乐”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同书 《至乐》: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

  • 刘大櫆《游百门泉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刘大櫆:游百门泉记 刘大櫆辉县之西北七里许,有山曰苏门山;盖即太行之支麓,而山之西南,有泉百道,自平地石窦中涌而上出,累累若珠然,《

  • 周作人《生活之艺术》全文赏析

    生活之艺术周作人契诃夫(Tshekhob)书简集中有一节道,(那时他在爱珲附近旅行)“我请一个中国人到酒店里喝烧酒,他在未饮之前举杯向着我

  • 苏轼《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全诗鉴赏

    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 写出借雨抒情的两句古诗词(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两个句子)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出借雨抒情的两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两个句子,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2个句子,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两个句子。《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

  • 《题听松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沈周 风送涛声带草香,溪山深处任疏狂。 放开双眼乾坤外,看遍浮云空自忙。 【评说】 本诗选自《石渠宝笈初编》卷三九。 画家于自题诗外,还有题语,云:“辛酉暮秋画并题,长洲沈周。”辛酉,乃是弘治十四年(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