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中国王力古诗词讲座(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在那里有内容)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中国王力古诗词讲座(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在那里有内容)

1.王力的 诗词格律十讲 在那里有内容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 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 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 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 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 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 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 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 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古代汉语(四卷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此书拥有无上权威,乃是古代汉语教学领域经典名著。尽管王老已经仙去,但这部书却是无数古汉语入门者的必读。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999年第三版,又经过了一次校订重排,印质也相当精美。现在发布的就是这个版本的。很清晰的。相信喜欢国学的朋友也一定会喜欢这套书的。

[attachment=443858]

中文名称:古代汉语 (王力著)

版本:1999年5月第三版 2001年3月第31次印刷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全部格式古代汉语(四卷本)下载在18 楼/read.php?tid=116328&page=2&toread=1

2.诗词格律十讲 王力

第一讲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

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

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

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

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

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

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

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

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

试看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个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音,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唯独像“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二句),第一个字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这一讲所讲的是最基本的东西。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

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第二讲 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之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

第一讲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里有四种句式: 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第二种五言绝句只是把第一中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了一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听筝 李端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溪居 裴度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

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 王崖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在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三种。其余两种都是少见的。

去了平韵律绝之外,还有一些仄韵律绝。现在只举一个例子: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忆旧游 顾况 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

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律绝只有四种句式,即使是仄韵的五言律绝,也不超出这个范围。

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叫做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即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

例如: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

3.王力的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是诗词常识名家谈系列丛书,由王力所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中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

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诗词格律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关于诗,着重在谈律诗,因为从律诗兴起以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

唐代以前的古诗是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谈。至于唐代以后的古体诗,虽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不谈,只不过可以少谈罢了。

扩展资料王力(1900~1986),中国语言学家,诗人。字了一。

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卒于1986年5月3日。诗词格律概要内容简介:王力著,诗词格律概要虽然比诗词格律简单,而且基本内容也相同,但还是有它的特色。

有些地方比诗词格律还要详细,例如,在讲平仄的时候,举出了常用的古代入声字,以便于没有入声的方言区的读者掌握平仄。有的地方和诗词格律有所不同,例如,把拗救分为两种情况: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这也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诗律。

还有一点不同的,诗词格律用了不少**的诗词来分析诗词格律,而诗词格律概要用作分析的依据的全部是古典诗词。**的诗词有很高的艺术性,也合乎格律,而且读者比较熟悉,用来举例是可以的,也有利于诗词格律的普及。

但从根本上说,诗词格律是从古代一些大家的诗词创作中概括出来的,用古代作家的诗词来讲诗词格律,应该说更为合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词格律。

4.王力的诗词格律与诗词格律十讲有什么不一样

王力的诗词格律书籍,基本的有三本,第一本是诗词格律,第二本是诗词格律概要。第三本是诗词格律十讲。这三本书内容大致相同,但是因为出版的目的和针对性不同,各有侧重。

诗词格律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但是因为涉及面比较广,出版的年代又很敏感,所以非常简短,有很多定义和公式,但是细微的地方又不能过多解释,这是一本绝对的权威教材,但是初学者不易理解,因为他太短了。

诗词格律概要内容简介:王力著,诗词格律概要虽然比诗词格律简单,而且基本内容也相同,但还是有它的特色。有些地方比诗词格律还要详细,例如,在讲平仄的时候,举出了常用的古代入声字,以便于没有入声的方言区的读者掌握平仄。有的地方和诗词格律有所不同,例如,把拗救分为两种情况: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这也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诗律。还有一点不同的,诗词格律用了不少**的诗词来分析诗词格律,而诗词格律概要用作分析的依据的全部是古典诗词。这本书似乎更为偏向于实用。

诗词格律十讲内容简介:王力著,主要内容包括了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诗律余论、关于平仄的问题、关于押韵的问题、关于对仗的问题、音韵学初步。这本书似乎抛开了繁杂的关系,只是将一些格律要点分门别类的清楚叙述,非常便于理解,似乎是以上两本书的普及本,更为明确清晰。

综上所述,诗词格律十讲初学者更容易看懂,但是其实现在很多比较详细比较贴近我们的书也很不错,比如郭芹纳的诗律,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从话等等,很多书都更容易理解,资料附录也更为全面,不一定非要迷信王力的,当然搞学术研究的除外。

中国王力古诗词讲座

猜你喜欢
  • 唐宋小说之《玄宗友爱》全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 上于诸王 1 友爱特甚,常思作长枕,与诸王同起卧。诸王有疾,上辄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于色。左右或开谕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 2 ,吾身废矣,何暇更思美食安寝邪?”上于东都 3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释和全文翻译

    宋·王禹偁 黄冈 ① 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 ② 去其节,用代陶瓦 ③ ,比屋 ④ 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 ⑤ 西北隅,雉堞圮毁 ⑥ ,蓁莽荒秽 ⑦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 ⑧ 通

  • 哲理诗《论诗》原文和鉴赏

    跃跃诗情在眼前, 聚如风雨散如烟。 敢为常语谈何易, 百炼功纯始自然。 此诗讲诗歌创作之千锤百炼与自然天成的关系。 首二句讲创作时的激情贲涌,忽聚忽散。 “跃跃”,一种迅速跳跃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创作时

  • 曹文生《野草,村庄绝笔》

    野草死了,故乡还活着,并且是没心没肺地活着。不悲野草,不悲野花。人们面对这土地,如此陌生,如此冷漠。那些在我心里种下的草,再也长不

  • 上天山 (清)张葆斋

    山道层峦水道牵 ② ,一桥过罢一桥连。 登峰接近三台域 ③ ,陟岭遥开万里天。 玉岫银花梅映色 ④ ,苍松古柏鹤高眠。 凌空恍得青云路 ⑤ ,回头悠悠觉自然 ⑥ 。 ①本诗写登山行踪及陶醉于大自然中的

  • 艾米斯,金斯莱作品分析

    【生卒】:1922—【介绍】: 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愤怒的青年”*派文学运动中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他于1922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

  • 范仲淹《西溪见牡丹》全诗鉴赏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 唐宋词之秦观《望海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①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② 长记误随车。 ③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④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⑤ 西园夜饮鸣笳。 ⑥ 有华灯碍月

  • 王维《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全诗赏析

    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莫作巫峡声,肠断秋江客。

  • 寓言《浪子回头》全文和鉴赏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过了不多久,小儿子便携带自己分得的全部家当,远走高飞了。他在外面挥霍无度,把所有的资财全都耗光 了。又遇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