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电子的古诗词(求古语名句大全,或者电子书)
1.求古语名句大全,或者电子书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中庸)●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汉·刘向说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汉·杨雄解嘲)●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引自资治通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腾王阁序)●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宋真宗励学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
(宋·苏轼赤壁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文嘉明日歌)●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原臣)●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
(清·梁同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
(洪应明)●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林清玄)●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盐铁论·制议)●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
●片言九鼎,一公百服。●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患;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喜;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
●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择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
●天欲祸人,必先与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与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会救。●下情难于达上,君子不耻下问。
●舞弊者得利,效仿者纷至;舞弊者受罚,接踵者敛(绝)迹。(舞弊者得利则效仿者至;舞弊者受罚则接踵者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含有数字的诗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古诗今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盛唐 李白 五言绝句 (诗意)抒愤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2] 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 [3] 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 [4] 其郡国太守
-
在进入山大中文系读书的那一年,我才知道黄河是在山东东营入海的。我的父亲同样是山东大学中文系的。不同的是,他是1985年考入山大的,比我
-
良辰且燕乐,乐往不再来。赵瑟正高张,音响清尘埃。一弹和妙讴,吹去绕瑶台。艳雪凌空散,舞罗起徘徊。辉辉发众颜,灼灼叹令才。当喧既无寂,中饮亦停杯。华灯何遽升,驰景忽西颓。高节亦云立,安能滞不回。
-
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天台、四明二山。]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勾践遗风霸,西施旧俗姝。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乡味珍彭越,
-
藤江竹枝词石人山下放轻槎,未泊藤州日已斜。不是旁人轻着力,只缘浅水要爬沙。 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覃焕邦覃焕
-
《维也纳》 艾青 维也纳,你虽然美丽 却是痛苦的, 像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 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 维也纳,像一架坏了的钢琴, 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 维也纳,像一盘深红的樱桃, 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
-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虽然很短,却颇多歧义。下面试逐句说之。 首句“白道萦回入暮霞”是写远处的景色,自然是望中所见。一条白色的道路蜿蜒曲
-
【原题】:送太白山人俞太中之商于访道友王知常洎归故山
-
作者: 曹植 【原文】: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帝
-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海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