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圈点评注法古诗词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圈点评注法古诗词

1.“圈点批注四法”是哪四法

圈点批注四法: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圈点勾画与批注是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自古以来一直为读书人所退崇。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所谓圈点勾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一些比较固定的简单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目前,圈点勾画的符号并不像标点符号那样固定统一。

几种常见的符号:

1、圈号:用圆圈将字词句甚至语段全部圈起来。

2、点号:指在字下加黑点小圆圈或小三角符号。

3、勾号:用对勾勾出所要突出的内容或增加内容。

4、线号:主要指画横线或波浪线。

5、其它符号:如用“∥”标明朗诵节奏、停顿或段落层次;用“?”表示疑问;用“*”标明重点注意等等。

2.移情法的诗句有哪些

移情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在我国的著名诗句有李白的望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三、四句即是非常明显的移情法。

再如: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是如此。

总之,在我看来,移情法的特点主要是写主体(人)与客体(物)达到一种情感与精神相交融的手法。

3.运用抑扬手法的古诗词

古典诗词中的“抑扬”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作品,一般不会引人入胜。

相反,顿挫抑扬,往往金声而玉振;曲径通幽,每每引人寻踪而探胜;欲擒故纵,才见诗意文情和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 一、欲抑先扬 欲贬损则先赞颂,欲表今日之衰则先写昔日之盛,欲抒苦闷哀愁则先写激昂欢乐……这种手法使诗文一放一收,跌宕起伏,逸趣横生,可以收到曲折尽情之妙。

如: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本写“怨”,而一二句却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突出少妇天真无忧不知愁,后两句笔峰陡然一沉,感情“抑”了下来——“忽见陌头杨柳色”,刹那间,陌头柳色牵动了少妇的春心,勾起了她无限的眷恋和苦闷:“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恨,更深一层地写出少妇内心痛切的离愁别恨。

前之景愈乐,后之情愈悲;前之兴愈浓,后之怨愈深。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玉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破阵子 这首词写人生的荣辱成败之感,主要情思仍在抒壮志难酬、恢复大业未成的哀伤。

全篇上下段共十句,前九句都是写杀敌报国、恢复山河、建立功名的惊人壮业的,这是扬;仅末尾,“可怜白发生”一句点题,这是抑,透过这一句,表明前九句所写的都只是虚幻的梦想,末尾一句压倒了前面九句,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二、欲扬先抑 欲杨先抑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可借用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谓之抑。

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如: 1.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王维少年行后两句用“孰知”“纵死”反跌句式,一反一正,衬托强烈,抒发不畏艰苦、为国献身、流芳千古的豪迈志向。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从前六句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身世飘萍的自哀相交织的苍凉低回之心绪。末二句跌转,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只要保全节操,将忠魂永存,宁可为国献身,名垂青史,决不屈辱求生。

这两句的语势,显得斩钉截铁,气势高亢,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由上可见,运用抑扬手法可以避免诗情的直白呆板,变直抒其情为波澜起伏;运用抑扬手法可以蓄势,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有意从反面着笔,然后陡然一转,显示作者的真意所在,产生了一种激发情感的力量。

圈点评注法古诗词

猜你喜欢
  • 苏轼《东新桥》全诗鉴赏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辘轳卷巨索,青蛟挂长堤。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嗟此病涉

  • 宋词典故“榴花开欲然”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榴花开欲然 【出典】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术笑有此赠》诗:“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见《全唐诗》卷一七二)按:然,通“燃”。 【释义】 李白诗形容红色的山花,有“山

  •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全诗鉴赏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去年花开

  • 屈原·湘君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

  • “独坐幽篁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幽篁里 【出处】唐王维《竹里馆》。 【译注】我独自在幽深的竹林里 【全诗】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竹里馆建在辋川一片竹林之中,环境幽深。

  •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词翻译赏析:夜阑风静欲归时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

  • 国学名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出处和解释

    【名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语出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然长寿,但还是有死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飞天,最终也会死去变成尘土。比喻万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 王维《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全诗赏析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 夏慧《夏慧散文二题》

    进城 姐进城打工了。这是一家人合计好久才做出的决定。 一个小店,工资并不高,但活并不多。冬天,地里的活都忙完了,闲在家里,就是

  •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全诗鉴赏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不如従我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