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
1.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诗意
1、诗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2、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作者
宋代王观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二、赏析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词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词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的意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朝代:宋代
作者:王观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问朋友去哪里呢?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
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想,想要。
行人: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山水交汇的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意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烟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 ,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本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明。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请给我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译文】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注释】 1. 之:到,往.浙东:宋代置浙江东路,管辖绍兴以及婺、温、台、明、处、衢六州,即今浙江省钱塘江以东地区.2. "水是"句: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3. "山是"句: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4. 盈盈:美好的样子.。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 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 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6.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
卜算子①·送鲍浩然②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③,山是眉峰聚④。欲⑤问行人去那(nǎ)边?眉眼盈盈处⑥。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③水是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④山是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⑤欲:想要 ⑥眉眼盈盈处: 山水交汇的地方。
意思: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朋友要去哪里呢?到水交汇之处。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
天文学著作。东汉张衡撰。成书于东汉,详年无考。(撰者事迹参见“《张河间集》”条) 原书已失,《晋书·天文志》部份引用了该书的内容,其全文被唐瞿县悉达收入《开元占经》,从而保留下来。 该书第一段讲天与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二年级古诗词诵读比赛,内容包括小学生2年级朗诵比赛获奖的视频,小学生七十五首必背古诗朗诵比赛视频,钦州市中小学生古诗词朗诵比赛视频。小学生诗歌朗诵大全《冬思》秋风起,落叶飘。站在风中微觉一丝凉意。随手捡起一片树叶,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悲哀。树叶呀,树叶。你为何要在秋天枯萎
-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玻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
-
冉冉孤生竹 ① ,结根泰山阿 ② ; 与君为新婚 ③ ,兔丝附女萝 ④ 。 兔丝生有时 ⑤ ,夫妇会有宜 ⑥ ;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⑦ 。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⑧ ! 伤彼蕙兰花 ⑨ ,含英
-
忆梅下西洲 ② ,折梅寄江北 ③ 。 单衫杏子红 ④ ,双鬓鸦雏色 ⑤ 。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 ⑥ ,风吹乌臼树 ⑦ 。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⑧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
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应当结沉抱,难从兹夕眠。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反复相思字,中有故人心。
-
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清快夜堂深。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风流贺监
-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
《鳏夫的房产》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856—1950)的3幕剧。贵族子弟屈兰奇和他的中年朋友高坎在旅途中结识了富绅萨托里阿斯及其独女白朗琪。两个年青人一见钟情,当即私定婚约。萨托里阿斯
-
此诗以乐府民歌体,歌咏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写这位女子的出游,着重表现她娇媚欢快。“春风”至“紫帘”四句,写出游归来,因沐浴大好春光而逗引的荡漾春心,以凄艳居处环境烘托、暗寓其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后四句写次日清晨醒来时的失意与无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