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触觉
1.描写“触觉”的诗句有哪些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补充:
1. 视觉: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 听觉,嗅觉: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夜
3. 触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
4. 昆仑关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
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
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
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5. 哭母
海天遥望落霞红,机杼声消井臼空
常为远游违左右,徒劳征战转西东
寒霜萧杀悲慈竹,冷雨凄凉泣古桐
纵有俸钱多十万,承欢无路哭秋风
6. 征途过郓城
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别
宅第尽废墟,道路人踪绝
乌雀绕枝头,蛇鼠出野穴
不知人意苦,但闻声哀咽
何处是青山,定多杜鹃血
入夜秋风起,云浮月明灭
鸿雁何悲鸣,征夫心胆裂
故园人岂知?天际愁肠结
2.古诗中诗人们运用感官:嗅觉,触觉的诗句
唐·白居易
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
知雪重,时闻折
竹声
唐·刘禹锡
秋风引
何处
秋风
至,萧萧送
雁群
朝来
入
庭树
,
孤客
最先闻。
宋·王安石
梅
花
墙角数枝梅
,
凌寒
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3.古诗词中从嗅觉,听觉,触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句子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银瓶乍破和铁骑刀枪之声,描绘视觉形象,引起人们的听觉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 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
-
七绝·庐山仙人洞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解“七绝”,即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庐山仙
-
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清风如未回,敢望无云起。
-
在所有的乐器中,鼓同我这一生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些。 倘若你闭上眼睛使劲回忆,总可以追想出自己孩提时代玩过的一两件玩具。我曾经这么试过。浮现在我眼帘里的,总是一只拨浪鼓,鼓面大约只有铜钱那么大,是杏黄色的
-
一父亲猝然离世,生日成了忌日,我们悲恸万分。整理遗物时,发现摆放整齐的书架上,排列着很多小本本。一一翻看,都是父亲的随身笔记。略略
-
宋·胡仔 《刘公嘉话》 ② 云:岛 ③ 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④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 ⑤ 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 ⑥ 作推敲之势。时韩愈
-
杨凝式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 草圣本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杨凝式(873—954),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希维居士等。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
-
袁宏道《云峰寺至天池寺记》 袁宏道 云峰寺而上,道愈嶬,青崖邃谷,匝叠而行。絮而粘屦者曰云,幽咽而风弦者曰涧,独石而梁,一丝百尺,下临千仞者,曰锦涧桥。缬红萦碧,蜿蜒而导者曰九叠屏。怒而兀忽,如悍夫之
-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者
-
郑谷《春阴》 推琴当酒度春阴,不解谋生只解吟。 舞蝶歌莺莫相试,老郎心是老僧心。 【注释】 (1)此诗为作者弃官归乡,隐居袁州仰山时所作,其时他已年近花甲了。春阴:春天中不晴不雨的时候。 (2)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