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道中原文及赏析
苏秀道中原文及赏析
原文: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感时义愤”类的诗句。 诗句写天下已没有再可耕种的土地了,可是仍然有农民被饿死。将不公平的现象揭
-
分离 【原诗】: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
-
闹花丛 清本衙藏板本《闹花丛》扉页书影 清初姑苏痴情士序刊本《闹花丛》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闹花丛快史》。四卷十二回。题“姑苏痴情士笔”,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
-
【名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注释与译文]已,止。恻恻,悲痛的样子。这两句的大意是,死别虽然痛苦之至,却只不过一阵痛哭,不再抱重见的希望;而生离则因为生死未卜,不免时时挂念,悲从中来。诗句以死别衬
-
朱熹《醉下祝融峰》 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 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 【注释】 ①祝融峰:衡山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故名。 【译文】 我驾着长风不远万里来到衡山高峰
-
听说有个和尚,曾把一个小孩养在山里,预备收为徒弟。这个孩子,除了师父和他自己,从未见过别人,至于女人,当然从未见过。但有一天,山里忽然来了个女人,师父就把这女人指给孩子看,说是老虎,还会吃人的。这孩子
-
《海棠·百字谣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周权轻阴滞
-
【原题】: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之契方来自镇西而仆亦自安丰往邂逅於合肥驿中获为三日之款所谈无非周易太玄老庄之书开警蒙昧多矣公平生学佛行一着端的不昧所谓毫发无遗恨者仆老权利请从其后而为净土之游似不晚也作是诗以吊之
-
诗作前部分叙写古人事迹,以之为衬托表明自己坚决辞职隐居的意志与行为。诗作后部分写自己返家行程中的景象及感想。诗中抒发了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悦心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摘下月亮送给你,内容包括有一首歌,歌词是,摘下星星送给你,摘下月亮送给你什么歌搜,摘下星星送给你拽下月亮送给你,关于月亮的古诗词1首,急求,谢谢,我给你花。正确的歌词:摘下星星送给你,拽下月亮送给你是歌曲《小苹果》里面的。歌曲: 小苹果 歌手: 筷子兄弟专辑: 《小苹果》作词:王太利 作曲: